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梯级电站优化调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节能发电调度源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3-15页 |
·节能发电调度给四川水电发展带来新契机 | 第15-16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中实施梯级调度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新形势下梯级优化调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发电调度模式 | 第18-20页 |
·电力市场改革及电价 | 第20-25页 |
·梯级电站优化调度 | 第25-26页 |
·论文研究方案 | 第26-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2章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梯级竞价理论 | 第28-48页 |
·节能发电调度理论 | 第28-31页 |
·节能发电调度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节能发电调度试点情况 | 第29-30页 |
·节能发电调度的技术难题 | 第30-31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梯级优化调度及相关问题 | 第31-36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与梯级调度的关系 | 第31-32页 |
·节能发电调度的区域资源优化 | 第32-33页 |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 第33-34页 |
·实施"三公"调度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 第34-36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发电权交易研究 | 第36-39页 |
·发电权交易 | 第36-37页 |
·节能发电调度配套机制的形成及完善 | 第37-38页 |
·发电权交易与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 | 第38-39页 |
·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研究 | 第39-42页 |
·发电权交易与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的结合 | 第39-40页 |
·梯级优化调度效益的定义及分配 | 第40-41页 |
·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的制定准则 | 第41-42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梯级竞价多目标优化 | 第42-48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与市场机制的兼容问题 | 第42-43页 |
·梯级电站上网竞价多目标优化 | 第43-45页 |
·基于满意优化理论的多目标问题求解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电网安全的梯级节能优化调度 | 第48-65页 |
·梯级节能优化调度对电网安全的影响 | 第48页 |
·基于电网安全稳定的梯级优化调度 | 第48-54页 |
·多Agent系统技术 | 第49-51页 |
·数学模型 | 第51-54页 |
·南充电网安全稳定下的梯级优化调度 | 第54-59页 |
·南充电网的运行特点 | 第54-55页 |
·南充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55页 |
·梯级电站出力的优化 | 第55-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南充北部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研究 | 第59-65页 |
·南充北部电网简介 | 第59-60页 |
·稳定计算分析与运行方式的确定 | 第60-62页 |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定与逻辑 | 第62-64页 |
·系统运行效果及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梯级优化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 第65-88页 |
·节能发电调度中实施梯级优化调度的保障 | 第65-73页 |
·梯级优化调度系统联合运行机构的建设 | 第65-69页 |
·梯级优化调度联合运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 第69-71页 |
·水情预报及相关系统的建设 | 第71-73页 |
·OOCHS-MIS及开发方法 | 第73-77页 |
·OOCHS-MIS的组成及层次 | 第73-74页 |
·OOCHS-MIS开发方法 | 第74-77页 |
·OOCHS-MIS技术基础及系统特点 | 第77-88页 |
·计算机系统 | 第77-82页 |
·数据处理技术 | 第82-83页 |
·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 第83-86页 |
·OOCHS-MIS的系统特点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