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瓦状垒叠靶向测序技术实现HLA基因的高分辨率分型

致谢第5-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中英文缩略第11-17页
1 绪论第17-38页
    1.1 HLA简介第17-21页
        1.1.1 HLA基因概述第17-18页
        1.1.2 HLA的结构与分布第18-19页
        1.1.3 HLA功能与器官移植第19-21页
    1.2 传统HLA分型技术第21-25页
        1.2.1 HLA命名规则第22-23页
        1.2.2 血清学HLA分型技术第23页
        1.2.3 细胞学HLA分型技术第23页
        1.2.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第23-24页
        1.2.5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法第24页
        1.2.6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第24-25页
        1.2.7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第25页
        1.2.8 总结第25页
    1.3 下一代测序技术与HLA分型第25-37页
        1.3.1 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26-30页
        1.3.2 基于第二代测序的长片段PCR方法对HLA基因分型第30-33页
        1.3.3 基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HLA基因分型第33-35页
        1.3.4 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HLA分型算法的开发第35-37页
    1.4 展望第37-3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8-64页
    2.1 分子生物学实验第38-59页
        2.1.1 样品来源第38页
        2.1.2 细菌培养和菌种保存第38-40页
        2.1.3 凝胶回收DNA第40-42页
        2.1.4 质粒提取第42-43页
        2.1.5 HLA探针基因型选取与获得第43-44页
        2.1.6 超声破碎法片段化DNA第44-45页
        2.1.7 二代测序文库构建第45-49页
        2.1.8 二代测序文库质量控制分析第49页
        2.1.9 靶向捕获芯片制备第49-50页
        2.1.10 靶向捕获第50-55页
        2.1.11 完整的HLA基因的捕获第55页
        2.1.12 靶向捕获HLA-B*73:01的第五号外显子第55-56页
        2.1.13 荧光实时定量PCR第56-57页
        2.1.14 二代测序第57-59页
    2.2 计算方法及流程第59-64页
        2.2.1 HLA基因分型流程第59-61页
        2.2.2 HLA外显子序列相似性分析第61页
        2.2.3 Null等位基因判断第61-62页
        2.2.4 序列两两比对第62-63页
        2.2.5 基因组比对及可视化第63页
        2.2.6 分型敏感度测试第63-64页
3 瓦状垒叠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能捕获14个HLA基因第64-74页
    3.1 捕获探针具备捕获14个HLA基因的能力第64-69页
        3.1.1 用作探针的等位基因的选择第64-65页
        3.1.2 探针序列与所有等位基因的相似性比较第65-67页
        3.1.3 与探针相似性最低的序列能被捕获第67-68页
        3.1.4 探针制备及长度第68-69页
        3.1.5 探针覆盖度第69页
    3.2 瓦状垒叠靶向捕获测序技术的芯片特性第69-71页
        3.2.1 靶向HLA基因捕获芯片上探针的含量第69-70页
        3.2.2 相似性最低序列的靶向捕获测序结果第70-71页
    3.3 靶向捕获后的文库特征与方法比较第71-74页
        3.3.1 靶向捕获后的文库特征第71-72页
        3.3.2 与HLAssign靶向捕获方法的比较第72-74页
4 HLA基因分型算法第74-87页
    4.1 HLA基因分型算法开发第74-80页
        4.1.1 HLA候选等位基因初筛第74-76页
        4.1.2 HLA候选等位基因复筛第76-77页
        4.1.3 交互筛选分型第77-80页
    4.2 HLA基因分型结果及比较第80-83页
        4.2.1 瓦状垒叠靶向捕获测序数据的基因分型结果及对比第80-81页
        4.2.2 HLAssign靶向捕获数据的基因分型结果及对比第81-82页
        4.2.3 两种基因分型方法所需数据量及对比第82-83页
    4.3 HLA基因分型质量控制与Null-allele等位基因鉴定第83-87页
        4.3.1 HLA基因分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第83页
        4.3.2 Null等位基因鉴定第83-87页
5 瓦状垒叠靶向捕获应用于三代测序技术第87-89页
    5.1 用于捕获的片段化基因组DNA第87页
    5.2 捕获效果第87-89页
6 讨论与总结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附录第99-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影响力投资的中国实践与国际比较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老中经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