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帷幕注浆防治水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帷幕注浆工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地下水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帷幕注浆质量评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2章 矿山简况 | 第19-31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9-20页 |
2.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3页 |
2.3 矿区岩溶发育特征 | 第23-24页 |
2.4 帷幕注浆设计及施工概况 | 第24-31页 |
2.4.1 帷幕幕址选择及型式 | 第24-25页 |
2.4.2 帷幕设计基本参数 | 第25-26页 |
2.4.3 帷幕注浆浆液及配比 | 第26-27页 |
2.4.4 帷幕注浆工艺及参数 | 第27-29页 |
2.4.5 特殊情况下的注浆措施 | 第29-31页 |
第3章 帷幕注浆质量定性评价 | 第31-41页 |
3.1 评价法特点分析 | 第31-32页 |
3.2 注浆资料分析法 | 第32-35页 |
3.2.1 帷幕设计参数分析 | 第32-33页 |
3.2.2 注浆材料分析 | 第33页 |
3.2.3 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分析 | 第33-34页 |
3.2.4 钻孔注浆量分析 | 第34-35页 |
3.3 检查孔检查法 | 第35-36页 |
3.3.1 检查孔压水试验分析 | 第35-36页 |
3.3.2 浆岩结石体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 第36页 |
3.4 CT检测法 | 第36-39页 |
3.4.1 CT检测法原理 | 第36-37页 |
3.4.2 工作参数及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3.4.3 成果分析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稳定流抽水试验 | 第41-51页 |
4.1 抽水试验目的 | 第41页 |
4.2 抽水试验分类 | 第41-42页 |
4.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2-43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42页 |
4.3.2 试验方法及试验要求 | 第42页 |
4.3.3 试验过程 | 第42-43页 |
4.4 试验成果记录 | 第43-46页 |
4.5 试验结果分析及效果评价 | 第46-48页 |
4.6 涌水量预测 | 第48-50页 |
4.7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地下水数值模拟 | 第51-61页 |
5.1 VISUAL MODFLOW软件简介 | 第51页 |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51-54页 |
5.2.1 模型范围和边界条件 | 第51-52页 |
5.2.2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 第52-53页 |
5.2.3 水文地质参数 | 第53页 |
5.2.4 源汇项处理 | 第53-54页 |
5.3 三维地下水流数学模型 | 第54页 |
5.4 数值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5.4.1 模型空间结构 | 第54-55页 |
5.4.2 水文地质参数输入 | 第55页 |
5.5 模型的识别校正 | 第55-57页 |
5.6 涌水量预测 | 第57-59页 |
5.7 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帷幕注浆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61-71页 |
6.1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 | 第61-62页 |
6.2 注浆效果评价数学模型 | 第62-65页 |
6.2.1 评价因子的选择及量化 | 第62-64页 |
6.2.2 隶属度确定 | 第64页 |
6.2.3 权重确定方法 | 第64-65页 |
6.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6.3.1 一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 第65-66页 |
6.3.2 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6.4 小结 | 第69-7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结论 | 第71-72页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