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 1.2 自旋流的产生及探测 | 第14-17页 |
| 1.2.1 自旋流的产生 | 第14-16页 |
| 1.2.2 自旋流的探测 | 第16-17页 |
| 1.3 自旋泵浦效应 | 第17-18页 |
| 1.4 自旋霍尔效应 | 第18-20页 |
| 1.5 自旋霍尔磁阻 | 第20-21页 |
|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方法 | 第23-33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Landau-Lifshitz-Gilbert方程 | 第23-27页 |
| 2.2.1 无阻尼磁化场的运动方程 | 第23-24页 |
| 2.2.2 阻尼磁化场的运动方程 | 第24-27页 |
| 2.3 铁磁共振 | 第27-28页 |
| 2.4 自旋泵浦流 | 第28-31页 |
| 2.5 自旋扩散方程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圆盘形双层膜系统中的交变逆自旋霍尔效应 | 第33-43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圆盘形双层膜系统的交变电压 | 第33-36页 |
| 3.3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3.3.1 Py/Pt系统中外场对交变电压的影响 | 第36-40页 |
| 3.3.2 铁磁/金属异质结中顺磁金属厚度对交变电压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4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