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前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1.2.1 亚洲夏季风指数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亚洲夏季风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亚洲夏季风对区域降水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资料说明 | 第17页 |
2.2 方法介绍 | 第17-22页 |
2.2.1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north检验 | 第17-18页 |
2.2.2 相关性分析及其显著性检验 | 第18页 |
2.2.3 差值分析t检验 | 第18-19页 |
2.2.4 Morlet小波分析 | 第19页 |
2.2.5 线性倾向估计 | 第19页 |
2.2.6 滑动平均 | 第19页 |
2.2.7 旱涝Z指数计算 | 第19-20页 |
2.2.8 整层水汽通量计算 | 第20页 |
2.2.9 大气热源Q_1计算 | 第20-21页 |
2.2.10 IIEI指数计算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 | 第22-35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夏季风指数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22-28页 |
3.3 中国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 | 第28-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亚洲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 第35-41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东亚夏季风指数和南亚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 第35-36页 |
4.3 IIEI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 第36-40页 |
4.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IIEI指数异常变化对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 | 第41-52页 |
5.1 引言 | 第41页 |
5.2 正、负异常年中国南方降水分布 | 第41-42页 |
5.3 正、负异常年垂直特征 | 第42-45页 |
5.4 正、负异常年环流特征 | 第45-49页 |
5.5 正、负异常年水汽特征 | 第49-50页 |
5.6 正、负异常年外强迫特征 | 第50-51页 |
5.7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工作与成果简介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