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论文选题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相关文献的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概念界定与区域划分 | 第19-22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2 区域划分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2.1 空间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2 生产力布局理论 | 第23-24页 |
2.2.3 系统科学理论 | 第24-25页 |
2.2.4 驱动理论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时空动态差异分析 | 第29-41页 |
3.1 测度方法和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3.1.1 测度方法 | 第30-31页 |
3.1.2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2 时间演变分析 | 第32-35页 |
3.2.1 绝对差异分析 | 第34页 |
3.2.2 相对差异分析 | 第34-35页 |
3.3 空间特征分析 | 第35-39页 |
3.3.1 基于K-means聚类的商业营业用房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3.3.2 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布局差异变化分析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商业营业用房驱动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41-63页 |
4.1 驱动因素的分析 | 第41-46页 |
4.1.1 经济因素 | 第41-43页 |
4.1.2 政策因素 | 第43-44页 |
4.1.3 社会因素 | 第44-46页 |
4.2 驱动因子体系的构建 | 第46-60页 |
4.2.1 驱动因子选取原则 | 第46-47页 |
4.2.2 驱动因子的初选 | 第47-49页 |
4.2.3 驱动因子的二次筛选 | 第49-60页 |
4.3 驱动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60-62页 |
4.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介绍 | 第60-61页 |
4.3.2 模型的构建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商业营业用房驱动因子区域差异研究 | 第63-75页 |
5.1 数据说明与处理 | 第63页 |
5.2 回归方法的选择和回归分析 | 第63-73页 |
5.2.1 回归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63-64页 |
5.2.2 岭回归分析 | 第64-68页 |
5.2.3 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政策建议 | 第75-81页 |
6.1 政策建议的构建思路 | 第77页 |
6.2 具体的政策建议 | 第77-81页 |
6.2.1 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政策 | 第77-79页 |
6.2.2 合理调整行业利润稳定市场 | 第79页 |
6.2.3 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 | 第79-8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