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现实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页 |
·比较分析和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页 |
·调查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页 |
·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2章 国内外环境规制的理论综述 | 第22-3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2-3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1-38页 |
第3章 环境规制体制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38-59页 |
·环境规制体制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38-47页 |
·环境规制体制的MSFM 分析框架构建 | 第38-40页 |
·基于MSFM 分析框架的环境规制体制分析 | 第40-47页 |
·环境规制体制分析的博弈模型选择 | 第47-51页 |
·环境规制体制的三方博弈关系 | 第47-49页 |
·环境规制体制的三方博弈对污染影响模型 | 第49-51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51-59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成本与收益构成 | 第52-53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短期和长期收益分析 | 第53-57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合理区域分析 | 第57-59页 |
第4章 中国环境规制体制的变迁和现状 | 第59-71页 |
·环境规制体制的变迁 | 第59-63页 |
·单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 | 第59-60页 |
·过度转型经济时期的体制 | 第60-62页 |
·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的体制 | 第62-63页 |
·环境规制体制的现状 | 第63-71页 |
·环境规制机构模式现状 | 第63-64页 |
·环境规制机构设置现状 | 第64-67页 |
·环境规制机构职能现状 | 第67-70页 |
·环境规制机构机制现状 | 第70-71页 |
第5章 中国环境规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71-93页 |
·环境规制机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71-73页 |
·环境规制机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1-72页 |
·环境规制机构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72-73页 |
·环境规制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73-77页 |
·环境规制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3-75页 |
·环境规制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75-77页 |
·环境规制机构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77-86页 |
·环境规制机构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8-84页 |
·环境规制机构职能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84-86页 |
·环境规制机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86-93页 |
·环境规制机构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6-90页 |
·环境规制机构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90-93页 |
第6章 主要发达国家环境规制体制的比较和借鉴 | 第93-109页 |
·主要发达国家环境规制体制的比较 | 第93-105页 |
·环境规制机构模式的比较 | 第93-95页 |
·环境规制机构设置的比较 | 第95-98页 |
·环境规制机构职能的比较 | 第98-102页 |
·环境规制机构机制的比较 | 第102-105页 |
·主要发达国家环境规制体制的借鉴 | 第105-109页 |
·统一协调的环境规制机构模式 | 第106页 |
·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机构设置 | 第106-107页 |
·三位一体的环境规制机构职能 | 第107-108页 |
·四点一线的环境规制机构机制 | 第108-109页 |
第7章 中国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和对策 | 第109-125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 | 第109-112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目标 | 第109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109-110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110-111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 第111-112页 |
·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的对策 | 第112-125页 |
·环境规制机构模式的改革对策 | 第112-113页 |
·环境规制机构设置的改革对策 | 第113-116页 |
·环境规制机构职能的改革对策 | 第116-119页 |
·环境规制机构机制的改革对策 | 第119-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