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爱的起点--探析图画书中儿童性别观念的培养

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绪论第8-10页
第一章 了解性别之美——儿童性别观念的形成第10-16页
    第一节 儿童性别观念之概述第10-12页
        (一)儿童与性别第10页
        (二)儿童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第10-11页
            1. 0~3岁第10-11页
            2. 3~7岁第11页
            3. 7~青春期第11页
        (三)儿童性别观念发展的特殊时期第11-12页
            1.性器期第11-12页
            2.敏感期第12页
    第二节 从图画书到儿童性别观念的启蒙第12-15页
        (一)图画书中体现的性别观念第12-14页
            1.生理性别教育第12-13页
            2.社会性别教育第13页
            3.同性题材第13-14页
        (二)图画书中存在性别刻板印象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感受爱悦之美——来自图画书中的“罗曼蒂克”第16-24页
    第一节 《活了100万次的猫》中隐藏的爱情观第16-18页
        (一)荒诞的“生死轮回”第16页
        (二)隐于荒诞背后的“爱情”第16-17页
        (三)谈论爱情的“分寸感”第17-18页
            1.夸张造型第17页
            2.色彩渲染第17-18页
    第二节 《我好喜欢她》中的恋爱启蒙第18-20页
        (一)“三角恋”的戏剧手段第18-19页
        (二)亲和的角色形象第19页
        (三)细腻的情感描写第19-20页
    第三节 《好好照顾我的花》中的爱与成长第20-22页
        (一)主题的选取第20-21页
            1.身份悬殊的两性关系第20页
            2.在爱情中的共同成长第20-21页
        (二)画面艺术风格展现第21-22页
    第四节 《纸袋公主》中的两性平权第22-23页
        (一)拒绝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第22页
        (二)颠覆传统美化叙事模式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打破角色定式——图画书中“另类浪漫”第24-34页
    第一节 《顽皮公主不出嫁》中单身态度第24-26页
        (一)通过造型表现性格第24-25页
        (二)诙谐生动的表情第25-26页
    第二节 《花婆婆》中的女性自足感第26-28页
        (一)“花婆婆”的自足感来源第26-27页
            1.自爱第26-27页
            2.博爱第27页
        (二)“美丽”的视觉呈现第27-28页
            1.光的效果第27页
            2.细腻的场景描绘第27-28页
        (三)关于独立女性的人生思考第28页
    第三节 《朱家故事》中的家庭观第28-31页
        (一)充满想象力的家庭巨变第29页
        (二)画面呈现的视觉隐喻第29-31页
            1.图文双关第29页
            2.角色的表情变化第29-30页
            3.“猪”形象的反复出现第30-31页
    第四节 《妈妈的红沙发》中的单亲家庭第31-33页
        (一)单亲家庭≠不幸第32页
        (二)借助道具的力量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图画书中性别观念植入的教育意义第34-38页
    第一节 图画书中性别观念植入的方法探析第34-36页
        (一)塑造亲近儿童的角色与意象第34页
        (二)注重两性气质的多面展示第34-35页
        (三)适当弱化性别差异第35页
        (四)两性社会角色与家庭分工的多元化第35-36页
    第二节 图画书中儿童性别观念的教育意义第36-37页
        (一)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桎梏第36页
        (二)利于培养儿童健康多元的情感价值观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结论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作者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析埃德蒙·杜拉克作品中的东方元素
下一篇:元代花鸟画粗细笔结合的画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