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临床研究 | 第16-3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1.3 病例采集标准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1 基础治疗 | 第18-19页 |
2.2 分组治疗 | 第19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19-20页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0-21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1页 |
3 临床资料 | 第21-23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1-22页 |
3.2 中医证候积分 | 第22页 |
3.3 血糖 | 第22页 |
3.4 血脂 | 第22-23页 |
3.5 UAER、UACR | 第23页 |
3.6 NF-κB、MCP-1 | 第23页 |
4 治疗结果 | 第23-31页 |
4.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第23-24页 |
4.2 治疗前后中医疗效的比较 | 第24-25页 |
4.3 治疗前后血糖的比较 | 第25-27页 |
4.4 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 第27-28页 |
4.5 治疗前后UAER、UACR的比较 | 第28-29页 |
4.6 治疗前后NF-κB、MCP-1的比较 | 第29-30页 |
4.7 临床疗效比较 | 第30页 |
4.8 安全性分析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51页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31-40页 |
1.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 第31-34页 |
1.2 NF-κB、MCP-1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 第34-36页 |
1.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 第36-40页 |
2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40-44页 |
2.1 病因的探讨 | 第41-42页 |
2.2 病机的探讨 | 第42-44页 |
2.3 治法探讨 | 第44页 |
3 组方及药物分析 | 第44-48页 |
3.1 组方分析 | 第44-45页 |
3.2 药物分析 | 第45-48页 |
4 临床疗效分析 | 第48-51页 |
4.1 对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第48页 |
4.2 对血糖疗效分析 | 第48-49页 |
4.3 对血脂疗效分析 | 第49页 |
4.4 对UAER、UACR疗效分析 | 第49页 |
4.5 对NF-κB、MCP-1疗效分析 | 第49-50页 |
4.6 对临床疗效分析 | 第50页 |
4.7 安全性分析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综述 | 第60-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