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研究--以河南省L县Z村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3.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 第16-17页 |
(三)研究问题、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问题 | 第17页 |
2.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3.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1.可能创新点 | 第18-19页 |
2.研究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精准扶贫概念及内容 | 第20-23页 |
1.精准扶贫的概念及特点 | 第20-21页 |
2.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二)理论工具 | 第23-25页 |
三、河南省L县Z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一)L县Z村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1.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二)L县Z村精准扶贫现状 | 第26-29页 |
1.坚持标准,精准识别 | 第26-27页 |
2.多策并举,精准帮扶 | 第27-28页 |
3.依法依规,精准管理 | 第28-29页 |
(三)L县Z村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 第29-36页 |
1.精准识别目标偏离 | 第30-31页 |
2.精准帮扶收效甚微 | 第31-34页 |
3.精准管理面临困境 | 第34-36页 |
四、我国乡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一)精准扶贫政策设计偏差 | 第36-37页 |
1.精准识别政策执行难 | 第36页 |
2.精准帮扶政策目标偏离 | 第36-37页 |
3.精准管理政策不健全 | 第37页 |
(二)政府执行偏差 | 第37-38页 |
1.盲目追求短期效益 | 第37页 |
2.帮扶工作不到位 | 第37-38页 |
3.形式化考核偏离考核目标 | 第38页 |
(三)农村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1.农村方面 | 第39页 |
2.农民方面 | 第39页 |
(四)社会扶贫力量薄弱 | 第39-41页 |
1.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不够 | 第39-40页 |
2.项目资源匮乏 | 第40页 |
3.“先进”带“落后”的作用不强 | 第40-41页 |
五、探索提升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力的路径选择 | 第41-47页 |
(一)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制度建设 | 第41-42页 |
1.建立完善科学的贫困认定标准 | 第41页 |
2.建立完善动态贫困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3.建立完善扶贫绩效考核机制 | 第42页 |
(二)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2-44页 |
1.进一步精准谋划产业项目 | 第42-43页 |
2.进一步高效整合扶贫资金 | 第43页 |
3.进一步增强扶贫队伍能力 | 第43-44页 |
(三)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 第44-45页 |
1.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 | 第44页 |
2.加快转变贫困户认识观念 | 第44页 |
3.不断提升贫困户发展能力 | 第44-45页 |
(四)进一步培育多元扶贫主体 | 第45-47页 |
1.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全社会扶贫氛围 | 第45页 |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