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记》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 绪论 | 第9-15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二 《香囊记》传播情况研究 | 第15-42页 |
| (一)《香囊记》舞台演出情况 | 第16-26页 |
| 1.古代舞台演出概述 | 第16-22页 |
| 2.现代地方戏的继承 | 第22-26页 |
| (二)《香囊记》文本传播情况 | 第26-33页 |
| 1.明清戏曲选本 | 第26-29页 |
| 2.其他文本形式 | 第29-33页 |
| (三)《香囊记》曲家评议情况 | 第33-42页 |
| 1.《香囊记》的主流评定 | 第33-38页 |
| 2.另出手眼的曲家见解 | 第38-42页 |
| 三 《香囊记》思想意涵研究 | 第42-71页 |
| (一)高举传统伦理的大旗 | 第42-49页 |
| 1.故事情节概述 | 第42-45页 |
| 2.弘扬传统伦理道德 | 第45-49页 |
| (二)内忧外患的正德年间 | 第49-61页 |
| 1.“土木堡之变”的阴影 | 第50-55页 |
| 2.蠢蠢欲动的藩王势力 | 第55-58页 |
| 3.接二连三的农民暴动 | 第58-61页 |
| (三)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 | 第61-67页 |
| 1.“去朴从艳,好新慕异” | 第61-64页 |
| 2.“学者多肆其胸臆” | 第64-67页 |
| (四)代代相承的传统价值观 | 第67-71页 |
| 四 《香囊记》艺术成就研究 | 第71-92页 |
| (一)“以时文为南曲”重估 | 第72-82页 |
| 1.“时文”的文体特征 | 第72-76页 |
| 2.《香囊记》“以时文为南曲”的特征 | 第76-82页 |
| (二)借用“时文”之艺术技巧 | 第82-88页 |
| 1.并列对仗的情节结构 | 第82-84页 |
| 2.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 | 第84-86页 |
| 3.含蓄蕴藉的使事用典 | 第86-88页 |
| (三)开启传奇之“词山曲海” | 第88-92页 |
| 余论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