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1.1 耐药性结核病概述 | 第7-9页 |
1.1.1 结核分枝杆菌 | 第7页 |
1.1.2 结核病 | 第7页 |
1.1.3 耐药性结核病及作用机制 | 第7-9页 |
1.2 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的发展 | 第9-12页 |
1.3 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的靶点及先导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4 抗耐药性结核病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 | 第18-20页 |
1.4.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18-19页 |
1.4.2 虚拟筛选技术及小分子数据库的获得 | 第19-20页 |
1.5 研究思路及目标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三个靶点的抗耐药结核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虚拟筛选 | 第21-46页 |
2.1 引言 | 第21-2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2.1 虚拟筛选流程 | 第24页 |
2.2.2 受体蛋白结构的准备 | 第24-25页 |
2.2.3 配体小分子数据库的准备 | 第25页 |
2.2.4 分子对接 | 第25页 |
2.2.5 打分和排序 | 第25-26页 |
2.3 虚拟筛选结果的分析 | 第26-44页 |
2.3.1 异柠檬酸裂解酶虚拟筛选的结果分析 | 第26-33页 |
2.3.2 胸苷酸激酶虚拟筛选的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2.3.3 泛酸合成酶虚拟筛选的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2.4 讨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三个靶点与先导化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46-55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3.3 Compound19257 与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3.3.1 均方根偏差值分析(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 | 第47页 |
3.3.2 结合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3.3.3 疏水作用分析 | 第48页 |
3.3.4 静电作用分析 | 第48-49页 |
3.3.5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 第49页 |
3.4 Compound11701 与胸苷酸激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3.4.1 均方根偏差值分析(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 | 第49-50页 |
3.4.2 结合模式分析 | 第50-51页 |
3.4.3 疏水作用分析 | 第51页 |
3.4.4 静电作用分析 | 第51页 |
3.4.5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 第51-52页 |
3.5 Compound22558 与泛酸合成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6 讨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