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工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露天矿岩质边坡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1.3 防治工程措施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边坡治理防护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边坡治理措施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区域工程地质与边坡体特征 | 第21-31页 |
2.1 矿山基本概况 | 第21页 |
2.2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1-23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1-23页 |
2.2.2 气象水文 | 第23页 |
2.3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23-25页 |
2.3.1 矿区地层 | 第23-24页 |
2.3.2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24-25页 |
2.3.3 区域水文条件 | 第25页 |
2.4 边坡基本特征 | 第25-31页 |
2.4.1 地层结构与岩性 | 第25页 |
2.4.2 节理裂隙结构面 | 第25-27页 |
2.4.3 边坡形态特征 | 第27-28页 |
2.4.4 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28-31页 |
第3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1-51页 |
3.1 FLAC3D软件及其原理 | 第31-34页 |
3.1.1 FLAC3D简介与特点 | 第31-32页 |
3.1.2 FLAC3D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2 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34-42页 |
3.2.1 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 第34页 |
3.2.2 边坡体力学参数 | 第34-35页 |
3.2.3 FLAC3D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2.4 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3.3 极射赤平投影法稳定性评价 | 第42-46页 |
3.3.1 赤平投影法简介 | 第42-43页 |
3.3.2 稳定性分析评价 | 第43-46页 |
3.4 极限平衡分析 | 第46-48页 |
3.4.1 滑移式崩塌破坏 | 第46-47页 |
3.4.2 楔形体崩塌破坏 | 第47-48页 |
3.5 综合评价 | 第48-51页 |
第4章 治理方案研究 | 第51-73页 |
4.1 治理目标与原则 | 第51-52页 |
4.1.1 治理目标 | 第51页 |
4.1.2 边坡治理的原则 | 第51-52页 |
4.2 方案确定 | 第52页 |
4.3 综合治理方案布置 | 第52-54页 |
4.4 治理方案设计 | 第54-66页 |
4.4.1 清危整形工程 | 第54页 |
4.4.2 封边挡土墙工程 | 第54-56页 |
4.4.3 主动防护网工程 | 第56-58页 |
4.4.4 截排水工程 | 第58-60页 |
4.4.5 生态绿化工程 | 第60-65页 |
4.4.6 监测工程 | 第65-66页 |
4.5 支护方案数值计算分析 | 第66-71页 |
4.6 总述 | 第71-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