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第13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4.1 汽车金融相关文献研究第13-15页
        1.4.2 汽车金融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研究第15-17页
        1.4.3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8-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页
        1.5.2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汽车金融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汽车金融的内涵第19页
        2.1.2 汽车金融商用车贷款的涵义及其风险特殊性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21页
        2.2.2 消费经济理论第21-22页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第23-36页
    3.1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介绍第23-27页
        3.1.1 一汽金融简介第23-24页
        3.1.2 商用车贷款业务简介第24-27页
    3.2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识别的方法简介第27-34页
        3.2.1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信用风险识别第27页
        3.2.2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操作风险识别第27-32页
        3.2.3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道德风险识别第32-33页
        3.2.4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声誉风险识别第33-34页
    3.3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第34-36页
        3.3.1 信用风险第34页
        3.3.2 操作风险第34页
        3.3.3 道德风险第34-35页
        3.3.4 声誉风险第35-36页
第4章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风险评价第36-44页
    4.1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第36-38页
        4.1.1 商用车贷款信用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第36页
        4.1.2 商用车贷款操作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第36-37页
        4.1.3 商用车贷款道德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第37页
        4.1.4 商用车贷款声誉风险评价指标设计第37-38页
        4.1.5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列表第38页
    4.2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评价第38-44页
        4.2.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38-39页
        4.2.2 建立模糊评价集第39-40页
        4.2.3 建立模糊评价的隶属矩阵第40-42页
        4.2.4 模糊综合评价第42-44页
第5章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风险问题和原因分析第44-53页
    5.1 一汽汽车金融公司商用车贷款风险管理做法第44-45页
        5.1.1 严格贷前审查控制风险源第44页
        5.1.2 加强贷中监管消除潜在风险第44页
        5.1.3 实施贷后跟踪管理预防新风险的产生第44-45页
    5.2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风险管理的问题第45-49页
        5.2.1 风险管理培训不足第45-46页
        5.2.2 风险管理的技术落后第46-47页
        5.2.3 风险处置操作模式潜藏风险第47-49页
    5.3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第49-53页
        5.3.1 各层级部门对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49-50页
        5.3.2 缺少风险管理绩效评定机制第50页
        5.3.3 缺少强大的风险处置人才队伍第50-53页
第6章 一汽金融商用车贷款风险防控改进措施第53-67页
    6.1 风险管理文化的营造第53-55页
        6.1.1 加强管理层级重视第53-54页
        6.1.2 促使业务部门认同第54页
        6.1.3 定期风险管理培训第54-55页
        6.1.4 制度规范风险文化第55页
    6.2 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第55-62页
        6.2.1 建立风控模型第55-58页
        6.2.2 完善风控信息系统第58-60页
        6.2.3 强化风险预判和风险监测第60-62页
    6.3 风险处置措施第62-67页
        6.3.1 建设风险处置队伍第62-63页
        6.3.2 探索风险处置手段第63-67页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67-68页
    7.1 主要结论第67页
    7.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股东持股、定向增发折价率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下挂牌企业融资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