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宁波私家藏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有关宁波藏书史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有关宁波藏书家及藏书楼的研究 | 第10页 |
1.2.3 有关宁波藏书文化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相关的概念范围界定 | 第11-12页 |
1.3.1 时间文范围界定 | 第11-12页 |
1.3.2 地域范围界定 | 第12页 |
1.3.3 藏书家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事业概述 | 第14-28页 |
2.1 宁波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2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事业繁荣的背景及原因 | 第15-19页 |
2.2.1 清代宁波经济的高速发展 | 第15-16页 |
2.2.2 清代文化政策的刺激 | 第16-18页 |
2.2.3 科举与教育事业的推动与发展 | 第18-19页 |
2.3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事业的鼎盛 | 第19-24页 |
2.4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 | 第24-28页 |
2.4.1 清初——破坏及恢复期 | 第25-26页 |
2.4.2 乾嘉——平稳过渡期 | 第26页 |
2.4.3 晚清——鼎盛期 | 第26-28页 |
3 清代宁波私人藏书家 | 第28-40页 |
3.1 清代宁波私人藏书家的地域分布 | 第28-31页 |
3.1.1 历史地位的差异 | 第28-29页 |
3.1.2 学术氛围的差异 | 第29-31页 |
3.1.3 藏书传统的差异 | 第31页 |
3.2 清代宁波私人藏书家的身份 | 第31-35页 |
3.2.1 清代宁波入仕为官的藏书家 | 第31-32页 |
3.2.2 清代宁波的文人学者藏书家 | 第32-34页 |
3.2.3 清代宁波高收入高素质的从业者藏书家 | 第34-35页 |
3.3 藏书家的贡献 | 第35-40页 |
3.3.1 保存典籍,补益国藏 | 第35-37页 |
3.3.2 刊刻之功,泽被后世 | 第37-38页 |
3.3.3 培养人才,嘉惠学林 | 第38-40页 |
4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楼 | 第40-51页 |
4.1 清代宁波私人藏书楼的建设 | 第40-43页 |
4.2 清代宁波私人藏书楼命名的文化意蕴 | 第43-46页 |
4.3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损毁散佚 | 第46-51页 |
5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的地位及影响 | 第51-58页 |
5.1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在全国的地位 | 第51-53页 |
5.2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与浙东学术的互动关系 | 第53-58页 |
5.2.1 清代浙东学派宁波学者多为藏书家 | 第54-56页 |
5.2.2 清代宁波藏书成就浙东学问家 | 第56-57页 |
5.2.3 浙东学术推动宁波藏书事业的发展 | 第57-58页 |
6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