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2.1 含能材料细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含能材料包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3 乳液聚合法在含能材料包覆降感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黏结剂与硝胺炸药的相容性分析及模拟研究 | 第28-41页 |
2.1 分子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2.1.1 经典分子动力学 | 第28-29页 |
2.1.2 量子分子动力学 | 第29-30页 |
2.2 硝胺炸药与PMMA黏结剂的相容性分析 | 第30-35页 |
2.2.1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相容性分析 | 第30-34页 |
2.2.2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相容性分析 | 第34-35页 |
2.3 硝胺炸药与UF黏结剂的相容性分析 | 第35-38页 |
2.3.1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相容性分析 | 第35-38页 |
2.3.2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相容性分析 | 第38页 |
2.4 硝胺炸药与黏结剂最佳结合温度的模拟研究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绿色乳化剪切法制备亚微米硝胺炸药 | 第41-59页 |
3.1 绿色乳化剪切法制备亚微米HMX及性能表征 | 第42-55页 |
3.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42-43页 |
3.1.2 表征与测试 | 第43页 |
3.1.3 试验部分 | 第43-45页 |
3.1.4 亚微米HMX的制备原理 | 第45-47页 |
3.1.5 HMX晶型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3.1.6 剪切时间对制备亚微米HMX的影响 | 第48-55页 |
3.2 绿色乳化剪切法制备亚微米RDX及性能表征 | 第55-56页 |
3.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55页 |
3.2.2 亚微米RDX的绿色制备 | 第55页 |
3.2.3 晶型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3.3 绿色乳化剪切法制备亚微米CL-20及性能表征 | 第56-58页 |
3.3.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56页 |
3.3.2 亚微米CL-20的绿色制备 | 第56页 |
3.3.3 晶型形貌分析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乳液聚合法制备RDX基复合含能微球及工艺优化研究 | 第59-98页 |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60-61页 |
4.2 不同方法制备RDX/MUF复合含能粒子及性能对比研究 | 第61-71页 |
4.2.1 两步法合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及改性机理 | 第61-63页 |
4.2.2 乳液聚合法制备RDX/MUF复合含能微球 | 第63页 |
4.2.3 干燥浴法制备RDX/MUF复合粒子 | 第63页 |
4.2.4 物理混合法制备RDX/MUF复合粒子 | 第63-64页 |
4.2.5 结果与讨论 | 第64-71页 |
4.3 乳液聚合法制备RDX/MUF复合粒子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71-75页 |
4.3.1 反应温度对复合含能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2 脲醛树脂预聚体溶液pH对复合含能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3 不同三聚氰胺-尿素配比对复合含能微球形貌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4 验证性试验 | 第75页 |
4.4 不同方法制备RDX/PMMA复合粒子及包覆效果对比研究 | 第75-81页 |
4.4.1 水悬浮包覆制备RDX/PMMA复合粒子 | 第75-76页 |
4.4.2 一步造粒法制备RDX/PMMA复合粒子 | 第76-78页 |
4.4.3 乳液聚合法制备RDX/PMMA复合粒子 | 第78-79页 |
4.4.4 结果与讨论 | 第79-81页 |
4.5 乳液聚合法制备RDX/PMMA复合含能微球的工艺优化 | 第81-89页 |
4.5.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的建立 | 第81页 |
4.5.2 正交试验设计依据 | 第81-82页 |
4.5.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82-87页 |
4.5.4 验证性试验 | 第87页 |
4.5.5 RDX/PMMA复合含能微球成球机理分析 | 第87-89页 |
4.6 乳液聚合法制备RDX基复合含能微球及性能研究 | 第89-95页 |
4.6.1 RDX/MUF复合含能微球的制备 | 第89-90页 |
4.6.2 RDX/PMMA复合含能微球的制备 | 第90页 |
4.6.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5 乳液聚合法制备HMX基复合含能微球及性能研究 | 第98-107页 |
5.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99页 |
5.2 乳液聚合法制备HMX基复合含能微球 | 第99页 |
5.2.1 HMX/MUF复合含能微球的制备 | 第99页 |
5.2.2 RDX/PMMA复合含能微球的制备 | 第9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6页 |
5.3.1 形貌分析 | 第99-100页 |
5.3.2 XRD分析 | 第100-101页 |
5.3.3 黏结剂组分含量分析 | 第101-103页 |
5.3.4 热性能分析 | 第103-105页 |
5.3.5 感度分析 | 第105-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乳液聚合法制备CL-20基复合含能微球及性能研究 | 第107-116页 |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108页 |
6.2 乳液聚合法制备CL-20基复合含能微球 | 第108页 |
6.2.1 CL-20/MUF复合含能微球的制备 | 第108页 |
6.2.2 CL-20/PMMA复合含能微球的制备 | 第108页 |
6.3 CL-20基球形复合含能微球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108-114页 |
6.3.1 形貌分析 | 第108-109页 |
6.3.2 XRD分析 | 第109-110页 |
6.3.3 热分析 | 第110-113页 |
6.3.4 感度分析 | 第113-11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1页 |
7.1 结论 | 第116-119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9页 |
7.3 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