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性能锂硫二次电池水性粘结剂及正极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4-15页
    1.3 锂硫电池简介第15-17页
        1.3.1 单质硫第15页
        1.3.2 锂硫电池工作原理第15-16页
        1.3.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4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第17-23页
        1.4.1 碳材料第17-18页
        1.4.2 导电聚合物第18-20页
        1.4.3 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第20-21页
        1.4.4 过渡金属第21-22页
        1.4.5 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第22-23页
    1.5 锂硫电池水性粘结剂第23-29页
    1.6 锂硫电池电解质第29-32页
        1.6.1 有机电解液第30页
        1.6.2 凝胶电解质第30-31页
        1.6.3 全固态陶瓷电解质第31-32页
    1.7 锂硫电池负极第32-33页
    1.8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计划第33-35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方法第35-44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35-37页
    2.2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第37-42页
        2.2.1 X射线衍射法第37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7-38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38页
        2.2.4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38-39页
        2.2.5 热重-差热法第39页
        2.2.6 核磁共振波谱第39页
        2.2.7 粘度计第39-40页
        2.2.8 硬度计第40页
        2.2.9 氮气等温吸脱附第40页
        2.2.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0-41页
        2.2.11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第41页
        2.2.12 拉曼光谱第41-42页
    2.3 电池组装第42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2-44页
        2.4.1 循环伏安测试第42-43页
        2.4.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43-44页
第三章 瓜尔豆胶粘结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44-57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硫正极的制备第45页
    3.3 碳/硫复合物的表征第45-46页
    3.4 粘结剂化学性质及机械性能的表征第46-48页
    3.5 GG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及溶胀能力测试第48-49页
    3.6 GG与多硫离子(Li_2S_8)之间的相互作用第49-50页
    3.7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50-55页
    3.8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双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Co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第57-75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材料制备第58-59页
        4.2.1 ZnCo-MOF-5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制备第58页
        4.2.2 Co掺杂的乙炔黑复合材料(Co-AB)的制备第58页
        4.2.3 C/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8-59页
    4.3 材料的表征第59-63页
        4.3.1 ZnCo-MOF-5的表征第59页
        4.3.2 Co@GC-PC复合材料的表征第59-61页
        4.3.3 S/Co@GC-PC复合材料表征第61-63页
    4.4 多硫离子(Li_2S_6)的吸附实验第63-64页
    4.5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64-66页
    4.6 金属Co在锂硫电池中的作用第66-68页
    4.7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8-70页
    4.8 材料的优化第70-74页
    4.9 本章小结第74-75页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瞬态建模与分析
下一篇:基于PCB谐振线圈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