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从强制行政到协商民主行政--广西乡镇政府行政行为转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6页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3-15页
 (三)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5页
 (四)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5页
 (五) 论文的创新点第15-16页
一、强制行政:广西乡镇政府行政行为的主导模式第16-27页
 (一) 强制行政的涵义、特征第16-17页
  1. 强制行政的涵义第16页
  2. 强制行政的特征第16-17页
 (二) 建国到1978 年,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行为的形成和强化第17-22页
  1. 原因分析第17-18页
  2. 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的形成与强化过程第18-20页
  3. 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的表现第20-22页
 (三) 1978 到现在,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行为虽有改变,但仍占主导第22-25页
  1. 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改变的原因及表现第22-23页
  2. 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依然存在第23-25页
 (四) 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的危害第25-27页
  1. 歪曲执行国家政策,致使国家政策无法得到有效实施第25页
  2. 使得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和谐第25-26页
  3. 造成农民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产生乡镇政府的合法性危机第26页
  4. 抑制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第26-27页
二、广西乡镇政府转变强制行政行为的必要性第27-31页
 (一) 广西乡镇政府转变强制行政的理论逻辑第27-29页
  1.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审视第27页
  2. 基于主权在民理论审视第27页
  3.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考量第27-28页
  4. 基于马克思人本理论的考量第28页
  5. 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考量第28-29页
 (二) 现实依据第29-31页
  1.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第29页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第29页
  3. 广西公民社会的不断成长第29-31页
三、协商民主行政:广西乡镇政府强制行政行为转变的方向第31-38页
 (一) 世界各国地方政府改革趋势第31-32页
 (二) 我国乡镇政府改革趋势第32-33页
 (三) 协商民主行政的内涵、特征、意义第33-36页
  1. 协商民主行政的涵义第33页
  2. 协商民主行政的特征第33-34页
  3. 协商民主行政的意义第34-36页
 (四) 广西乡镇协商民主行政的雏形第36-38页
四、广西乡镇政府从强制行政向协商民主行政转变面临的障碍第38-43页
 (一) 压力型集权体制的制约第38页
 (二) 乡镇政府职能错误定位第38-39页
 (三) 乡镇基层民主薄弱第39页
 (四) 乡镇干部官本位思想浓厚第39-41页
 (五) 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第41-43页
五、广西乡镇政府从强制行政向协商民主行政转变的途径第43-50页
 (一) 转变压力型体制第43页
 (二) 准确定位乡镇政府角色第43-44页
 (三) 推进基层民主化改革第44-46页
  1. 激活乡镇人大职能第44-45页
  2. 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第45-46页
 (四) 转变乡镇干部思想第46-48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第46页
  2. 坚持与农民协商的工作原则第46页
  3. 充分认识到乡镇强制行政行为转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46-48页
 (六) 广西乡镇政府协商民主行政的实施构想第48-50页
  1. 乡镇政府协商行政议题范围及议题确定第48页
  2. 乡镇协商行政会议参与人员的构成第48页
  3. 乡镇协商行政会议会前的信息公开第48页
  4. 乡镇协商行政会议召开的方法第48-49页
  5. 对协商形成结果的运用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注释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件1第55-57页
附件2第57-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第59-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藏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考量
下一篇:加强统战工作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