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与东汉经学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王符所处时代与经学新变 | 第17-34页 |
第一节 王符的时代背景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经学新变 | 第20-34页 |
第二章 王符生平及其经学观 | 第34-43页 |
第一节 生平经历与性格对王符经学思想的影响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王符早年接受的经学教育 | 第37-39页 |
一、读书游宦 | 第37-38页 |
二、从师受业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王符的经学观 | 第39-43页 |
一、重视经学,认为经学有助于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 第39-40页 |
二、反对家法师法,主张学贯古今诸家 | 第40-41页 |
三、将经学作为抨击东汉王朝的思想武器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潜夫论》所体现的经学思想 | 第43-89页 |
第一节 《诗》学思想 | 第43-52页 |
一、引诗体例 | 第43-48页 |
二、用诗旨归 | 第48-50页 |
三、《诗》史价值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易》学思想 | 第52-65页 |
一、引《易》与化《易》 | 第52-54页 |
二、王符《易》学思想 | 第54-61页 |
三、《潜夫论》与东汉易学发展 | 第61-65页 |
第三节 《书》学思想 | 第65-73页 |
一、王符与汉代《尚书》学 | 第66-69页 |
二、圣君重民情节 | 第69-71页 |
三、崇德尚法 | 第71-73页 |
第四节 《春秋》学和《礼》学思想 | 第73-89页 |
一、《春秋》学思想 | 第73-82页 |
二、《礼》学思想 | 第82-89页 |
第四章 《潜夫论》在东汉经学史上的意义 | 第89-106页 |
第一节 《潜夫论》与东汉今文经学 | 第89-94页 |
一、《潜夫论》与《公羊》说 | 第89-90页 |
二、《潜夫论》与京房《易》说 | 第90-91页 |
三、《潜夫论》与《鲁诗》说 | 第91-94页 |
第二节 《潜夫论》中的纬书遗存 | 第94-101页 |
第三节 《潜夫论》保存经学文献的价值 | 第101-106页 |
一、参补勘正经说异同 | 第101-102页 |
二、保留经书佚文 | 第102-104页 |
三、佐证史籍古本 | 第104-106页 |
结语 | 第106-107页 |
附录 | 第107-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后记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