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绿色债券概述 | 第13-27页 |
第一节 绿色债券的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 | 第13-19页 |
一、绿色债券的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二、绿色债券的特征分析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发展绿色债券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二、项目融资理论 | 第20页 |
三、赤道原则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绿色债券的发展实践 | 第21-27页 |
一、国外绿色债券的发展实践 | 第21-23页 |
二、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实践 | 第23-26页 |
三、绿色债券发展实践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绿色债券风险管理的含义与运行机制 | 第27-31页 |
第一节 绿色债券风险管理的含义 | 第27-29页 |
一、绿色债券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7页 |
二、绿色债券风险管理的依据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绿色债券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29-31页 |
一、绿色债券的运行机制 | 第29-30页 |
二、绿色债券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绿色债券的风险及其管理现状 | 第31-47页 |
第一节 我国绿色债券的主要风险 | 第31-35页 |
一、债券的主要风险种类 | 第31-32页 |
二、我国绿色债券的特殊风险分析 | 第32-35页 |
三、我国绿色债券的风险分析小结 | 第35页 |
第二节 我国绿色债券风险管理现状 | 第35-47页 |
一、我国绿色债券风险控制的内部模式——以兴业银行为例 | 第35-41页 |
二、我国绿色债券风险控制的外部模式 | 第41-44页 |
三、我国绿色债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绿色债券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建议 | 第47-50页 |
第一节 强化内部风险控制 | 第47-48页 |
一、制定完善的风控制度体系 | 第47页 |
二、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 | 第47页 |
三、提高风险量化分析水平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完善外部约束机制 | 第48-50页 |
一、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发行标准 | 第48页 |
二、完善第三方机构认证与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三、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支持作用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