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旅游的开发--以永州市为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资料来源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民俗旅游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民俗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 第15-18页 |
·民俗的概念 | 第15-16页 |
·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 第16-17页 |
·民俗旅游的概念 | 第17-18页 |
·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 | 第18-20页 |
·宏观层面的研究 | 第18-19页 |
·微观层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永州市旅游研究的相关成果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永州市民俗旅游发展条件与基础 | 第22-32页 |
·旅游业发展的市域背景 | 第22-25页 |
·永州市域概况 | 第22-23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3页 |
·经济社会状况 | 第23-25页 |
·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 第25-28页 |
·瑶族文化的总体特点 | 第25页 |
·永州瑶族文化资源的特点 | 第25-26页 |
·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 | 第26-28页 |
·民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 第28-29页 |
·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 第28页 |
·资源富集的主要地点 | 第28-29页 |
·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29-31页 |
·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 第29页 |
·旅游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国内外民俗旅游开发案例分析 | 第32-39页 |
·云南丽江东巴文化民俗旅游 | 第32-36页 |
·民俗资源价值及开发原因 | 第32-33页 |
·开发途径研究 | 第33页 |
·丽永对比研究 | 第33-34页 |
·借鉴之处 | 第34-36页 |
·国外开发案例分析 | 第36-38页 |
·案例介绍 | 第36-37页 |
·开发模式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永州市民俗旅游的开发 | 第39-46页 |
·民俗旅游的总体定位 | 第39-41页 |
·总体发展目标 | 第39页 |
·功能特色与主题定位 | 第39-40页 |
·客源市场定位 | 第40-41页 |
·民俗旅游的产品体系 | 第41-43页 |
·主导旅游产品 | 第42-43页 |
·关联旅游产品 | 第43页 |
·民俗旅游的空间布局 | 第43-44页 |
·空间开发格局构想 | 第43页 |
·永州市区中心地位 | 第43-44页 |
·"两圈"的带动作用 | 第44页 |
·"三片"的主导作用 | 第44页 |
·民俗旅游的开发机制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盘王节——瑶族第一节庆活动开发 | 第46-52页 |
·盘王节庆概况 | 第46-47页 |
·节庆介绍 | 第46页 |
·历史依据 | 第46页 |
·活动程序 | 第46-47页 |
·开发现状 | 第47页 |
·开发方式 | 第47-51页 |
·旅游节庆的开发模式选择 | 第47-49页 |
·盘王节开发模式分析 | 第49-51页 |
·宣传促销建议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7 结论 | 第52-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发展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一 | 第56-58页 |
附录二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