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除草剂论文

甘氨酸法草甘膦母液减量化及其制剂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19页
    1.1 草甘膦简介第13-16页
        1.1.1 农药的概述第13-14页
        1.1.2 除草剂的概述第14-15页
        1.1.3 草甘膦的性质介绍第15-16页
    1.2 草甘膦的生产现状第16页
    1.3 草甘膦制剂的应用现状第16-18页
        1.3.1 农药剂型介绍第16-17页
        1.3.2 草甘膦制剂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3.3 复配制剂的重要性第17-18页
    1.4 课题的提出第18-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27页
    2.1 草甘膦生产工艺介绍第19-25页
        2.1.1 氢氰酸法合成草甘膦第19页
        2.1.2 双甘膦合成草甘膦工艺介绍第19-20页
        2.1.3 二乙醇胺法合成草甘膦工艺介绍第20-21页
        2.1.4 氯乙酸法合成草甘膦工艺介绍第21页
        2.1.5 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工艺介绍第21-23页
        2.1.6 草甘膦检测方法介绍第23-25页
    2.2 草甘膦制剂介绍第25-27页
        2.2.1 草甘膦水剂介绍第25页
        2.2.2 草甘膦可溶性粉(粒)剂介绍第25页
        2.2.3 草甘膦复配制剂介绍第25-27页
第三章 草甘膦母液减量化方法研究第27-50页
    3.1 草甘膦母液减量化实验方案的确定第27-28页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3.3 中间体甘氨酸的制备第29-35页
        3.3.1 反应方程式第29-30页
        3.3.2 实验步骤第30页
        3.3.3 实验条件筛选及结果讨论第30-32页
        3.3.4 甘氨酸的分析方法及图谱数据分析第32-35页
    3.4 中间体亚磷酸二甲酯的合成第35-39页
        3.4.1 反应方程式第35页
        3.4.2 实验步骤第35页
        3.4.3 实验条件筛选及结果讨论第35-38页
        3.4.4 亚磷酸二甲酯的图谱数据分析第38-39页
    3.5 草甘膦的合成第39-46页
        3.5.1 反应方程式第39-40页
        3.5.2 实验步骤第40-41页
        3.5.3 实验条件筛选及结果讨论第41-44页
        3.5.4 草甘膦的分析方法及图谱数据分析第44-46页
    3.6 三乙醇胺盐酸盐处理第46-47页
        3.6.1 实验步骤第46页
        3.6.2 结果讨论第46-47页
    3.7 草甘膦母液处理第47-48页
        3.7.1 实验步骤第47页
        3.7.2 结果讨论第47-48页
    3.8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75.8%草甘膦铵盐·硝磺草酮水分散颗粒剂的研究第50-63页
    4.1 草甘膦复配制剂的工艺配方方案确定第50-52页
        4.1.1 玉米田除草剂活性物选择依据第50-51页
        4.1.2 制剂剂型的确定第51页
        4.1.3 制剂配比的确定第51-52页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2页
    4.3 75.8%草甘膦铵盐·硝磺草酮水分散颗粒剂的制备第52-53页
        4.3.1 造粒方式的确定第52页
        4.3.2 水分散颗粒剂粒径的确定第52-53页
        4.3.3 水分散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第53页
    4.4 75.8%草甘膦铵盐·硝磺草酮水分散颗粒剂主要性能参数测定第53-56页
        4.4.1 细度测定第53页
        4.4.2 润湿时间测定第53页
        4.4.3 崩解时间测定第53-54页
        4.4.4 分散性测定第54页
        4.4.5 悬浮率测定第54页
        4.4.6 持久起泡性测试第54页
        4.4.7 分解率测试第54-56页
        4.4.8 ph测定第56页
    4.5 75.8%草甘膦铵盐·硝磺草酮水分散颗粒剂配方的确定第56-61页
        4.5.1 不同润湿分散剂对制剂悬浮率的影响第56-57页
        4.5.2 不同崩解剂对制剂崩解效果的比较第57-58页
        4.5.3 不同润湿分散剂对制剂有效成分热贮稳定性的影响第58页
        4.5.4 不同助剂比例对制剂有效成分热贮稳定性及悬浮率的影响第58-60页
        4.5.5 不同造粒方式对水分散性颗粒剂的影响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5.1 本文结论第63-64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64页
    5.3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子有机—无机复配混凝沉淀剂的制备及其在废纸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SGLT2抑制剂Canagliflozin及维生素E烟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