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隆万时期贵州文化变迁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一)关于儒学对贵州文化影响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关于明代贵州教育研究 | 第15-18页 |
(三)关于明清贵州风俗变迁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明以前贵州的历史文化概况 | 第20-25页 |
第二章 嘉隆万时期贵州教育的变化 | 第25-31页 |
一、官学的平民化、多样化发展 | 第25-27页 |
二、书院的大量兴建及其官学化倾向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嘉隆万时期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 | 第31-50页 |
一、黔中王学逐渐形成 | 第31-39页 |
(一)黔中王学第一代弟子 | 第31-33页 |
(二)黔中王学第二代弟子 | 第33-39页 |
二、方志编纂成绩显著 | 第39-43页 |
三、诗歌创作硕果累累 | 第43-50页 |
第四章 嘉隆万时期贵州风俗的变易 | 第50-57页 |
一、服饰、饮食“渐被华风” | 第50-52页 |
二、婚姻、丧葬“尚同华人” | 第52-54页 |
三、节日、宗教信仰“渐染华习”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嘉隆万时期贵州文化变迁的原因 | 第57-68页 |
一、外部原因 | 第57-64页 |
(一)汉人的大量迁入 | 第57-58页 |
(二)朝廷的政策支持 | 第58-60页 |
(三)地方官员的推动 | 第60-62页 |
(四)王阳明讲学的带动 | 第62-64页 |
二、内部原因 | 第64-68页 |
(一)乡土士绅的努力 | 第64-65页 |
(二)土司的积极示范 | 第65-68页 |
第六章 嘉隆万时期贵州文化变迁的特征 | 第68-74页 |
一、各地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68-70页 |
二、贵州文化的“多元一体” | 第70-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