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 可行性分析 | 第16-17页 |
(四)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四、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现状与特点 | 第18-30页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8-19页 |
(一) 土地抛荒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页 |
(二) 相关理论研究依据 | 第18-19页 |
二、鄂州市的农业发展因素及现状描述 | 第19-22页 |
(一) 鄂州市农业发展条件因素 | 第19-20页 |
(二) 鄂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三、鄂州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 | 第22-24页 |
四、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的实地调查 | 第24-28页 |
五、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的特点 | 第28-30页 |
(一) 显性土地抛荒减少,隐性土地抛荒增多 | 第28页 |
(二) 远离城郊的山区抛荒多 | 第28-29页 |
(三) 贫瘠地区抛荒多 | 第29页 |
(四) 外出务工人口多的地区抛荒严重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及影响 | 第30-36页 |
一、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的原因 | 第30-34页 |
(一) 农民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民收益低 | 第30-31页 |
(二)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区位优势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 | 第31-32页 |
(三) 务农人口老龄化 | 第32页 |
(四)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不强 | 第32-33页 |
(五) 土地流转缺乏规范和引导 | 第33页 |
(六) 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最新的市场供求信息 | 第33-34页 |
(七) 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第34页 |
二、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 农产品产量下降 | 第34-35页 |
(二) 浪费土地资源,危害粮食安全 | 第35页 |
(三) 不利于鄂州市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 第35页 |
(四) 加大了基层工作的难度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鄂州市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个案分析—涂镇蓝莓基地 | 第36-40页 |
一、涂镇蓝莓基地简介 | 第36页 |
二、抛荒问题治理的探索—涂镇蓝莓基地研究分析 | 第36-38页 |
(一) 优越的自然条件因素 | 第36-37页 |
(二) 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 第37页 |
(三) 当地村民的踊跃实践 | 第37-38页 |
(四) 社会资本的资金支持 | 第38页 |
三、对鄂州市治理农村土地抛荒的借鉴意义与不足之处 | 第38-40页 |
(一) 对鄂州市治理农村土地抛荒的借鉴意义 | 第38-39页 |
(二) 亟待改进与完善的不足之处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鄂州市农村土地抛荒治理对策 | 第40-44页 |
一、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40-41页 |
二、加大国家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页 |
三、贯彻和落实农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41-42页 |
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 第42页 |
五、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 | 第42页 |
六、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第42-43页 |
七、完善农村土地利用奖惩机制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调查问卷表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