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演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引言第16-21页
    1.1 浮游植物功能群研究概况第16-18页
        1.1.1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发展与定义第16-17页
        1.1.2 浮游植物功能群划分方法与研究现状第17页
        1.1.3 浮游植物功能群在水生态中的应用研究第17-1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1-25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页
    2.2 采样时间与采样点布设第21-23页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第23-24页
    2.4 浮游植物功能群划分方法第24页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第24-25页
第三章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划分第25-33页
    3.1 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第25-27页
        3.1.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第25页
        3.1.2 浮游植物的丰度及生物量变化第25-27页
    3.2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及频率分布第27-31页
        3.2.1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组成第27-30页
        3.2.2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频率分布第30-31页
    3.3 讨论与小结第31-33页
        3.3.1 讨论第31-32页
        3.3.2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演替特征第33-45页
    4.1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周年与季节演替特征第33-39页
        4.1.1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周年演替特征第33-36页
        4.1.2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演替特征第36-37页
        4.1.3 各月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相似性第37-39页
    4.2 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空间演替特征第39-42页
        4.2.1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演替特征第39-40页
        4.2.2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相似性第40-42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42-45页
        4.3.1 讨论第42-44页
        4.3.2 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淀山湖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第45-60页
    5.1 现场测定的水环境因子第45-51页
        5.1.1 透明度(SD)第45-46页
        5.1.2 溶解氧(DO)第46-47页
        5.1.3 pH值第47-49页
        5.1.4 电导率(EC)第49-50页
        5.1.5 水温(WT)第50-51页
    5.2 实验室测定的水环境因子第51-56页
        5.2.1 总氮(TN)第51-53页
        5.2.2 总磷(TP)第53-54页
        5.2.3 高锰酸盐指数(CODMn)第54-56页
    5.3 水文参数第56-57页
        5.3.1 降雨量(Pre)第56页
        5.3.2 水位变辐(WLF)第56-57页
    5.4 讨论与小结第57-60页
        5.4.1 讨论第57-58页
        5.4.2 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淀山湖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第60-66页
    6.1 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第60-62页
    6.2 优势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62-63页
    6.3 讨论与小结第63-66页
        6.3.1 讨论第63-65页
        6.3.2 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第66-68页
    7.1 结论第66-67页
    7.2 不足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附录第75-86页
致谢第86-88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高液限土路基化学固化机理与耐久性研究
下一篇:海量车联网数据分布式存储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