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研究(1644—1840年)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2-39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2-17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7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7-36页
        (一)国家与地方关系研究第17-23页
        (二)区域经济开发史研究第23-28页
        (三)黔东北相关研究第28-36页
    三、时空界定、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36-39页
        (一)时空界定第36页
        (二)研究方法第36-37页
        (三)资料来源第37-39页
第一章 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的区域背景第39-78页
    第一节 黔东北的自然生态环境第39-45页
        一、气候与地理环境第39-43页
        二、资源分布与自然灾害第43-45页
    第二节 “改土归流”与明代黔东北区域变革第45-57页
        一、思州田氏及其“改土归流”第45-47页
        二、“改土归流”后黔东北的行政建制第47-50页
        三、“改土归流”后黔东北的人口发展与民族分布第50-57页
    第三节 明代黔东北的经济发展第57-78页
        一、明代黔东北的农业发展第57-67页
        二、明代黔东北的矿业开采第67-71页
        三、明代黔东北的商品贸易第71-78页
第二章 清代黔东北的物资生产第78-113页
    第一节 农业第78-104页
        一、土地开垦第78-86页
        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第86-98页
        三、农耕技术的发展第98-104页
    第二节 手工业第104-109页
        一、纺织业第104-106页
        二、榨油业第106-107页
        三、造纸业第107-108页
        四、药材加工第108页
        五、其他手工业第108-109页
    第三节 矿业第109-113页
        一、汞矿开采第109-111页
        二、其他矿产开采第111-113页
第三章 清代黔东北的商品贸易与市场网络第113-151页
    第一节 清代黔东北的商品流通第113-125页
        一、清代黔东北地区的土特产外运第114-116页
        二、清代黔东北地区的食盐运销第116-125页
    第二节 清代黔东北的商人与商业资本第125-135页
        一、外省客商及其商业活动第125-131页
        二、本地商贩及其影响第131-135页
    第三节 清代黔东北的市场网络第135-151页
        一、市场区域特征第135-137页
        二、区域市场层级第137-151页
第四章 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中的国家在场第151-200页
    第一节 清代黔东北地区国家权力之延伸第151-167页
        一、建置调整与职能完善第152-156页
        二、城池修缮与道路疏通第156-167页
    第二节 清代黔东北地区的财政压力与财政运转第167-183页
        一、财政压力第167-176页
        二、财政运转第176-183页
    第三节 清代黔东北地区的社会救济与社会管控第183-200页
        一、灾荒应对与社会救济第183-189页
        二、户籍制度与社会管控第189-191页
        三、黔东北苗疆的军事管控第191-200页
第五章 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的历史影响第200-229页
    第一节 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的积极影响第200-217页
        一、推动了黔东北地区山林资源的开发第200-202页
        二、促进了黔东北地区与内地的商贸联系第202-208页
        三、带动了黔东北地区的社会整合第208-212页
        四、强化了儒家文化在黔东北地区的传播第212-217页
    第二节 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的消极影响第217-229页
        一、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第217-221页
        二、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第221-229页
结语第229-238页
    一、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的历史经验第229-234页
        (一)国家是区域经济开发的主导力量第230-231页
        (二)区域经济开发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第231-232页
        (三)区域经济开发应充分调动市场作用第232-234页
    二、清代黔东北经济开发的历史警示第234-238页
        (一)应因地制宜,选取适当资源利用模式,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第234-236页
        (二)应注重民族平等,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第236-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48页
致谢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个民族自治区市场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社会网络视角的辽宁产业创新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