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3E系统优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2.1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2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优化管理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3 不确定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乌鲁木齐市3E系统概况 | 第18-29页 |
3.1 乌鲁木齐市概况 | 第18页 |
3.2 乌鲁木齐市能源系统分析 | 第18-22页 |
3.2.1 能源系统结构 | 第18-19页 |
3.2.2 能源需求 | 第19-20页 |
3.2.3 能源供应 | 第20-22页 |
3.3 乌鲁木齐市经济系统分析 | 第22-24页 |
3.3.1 产业结构 | 第22-23页 |
3.3.2 产业规划 | 第23-24页 |
3.4 乌鲁木齐市环境系统分析 | 第24-26页 |
3.4.1 环境质量现状 | 第24-25页 |
3.4.2 节能减排压力 | 第25页 |
3.4.3 环境规划 | 第25-26页 |
3.5 乌鲁木齐市复合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性研究 | 第29-43页 |
4.1 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 | 第29-33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29-31页 |
4.1.2 熵值法 | 第31-32页 |
4.1.3 层次分析法-熵值法 | 第32-33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5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3页 |
4.2.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5页 |
4.3 数据获取及标准化处理 | 第35-36页 |
4.3.1 原始数据获取 | 第35-36页 |
4.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36页 |
4.4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性评估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4.4.1 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权重计算结果 | 第36-39页 |
4.4.2 协调发展性评估结果 | 第39-40页 |
4.4.3 3E系统协调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 第40-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基于区间优化理论的3E系统优化研究 | 第43-58页 |
5.1 区间线性规划 | 第43-44页 |
5.2 基于区间优化理论的3E系统优化模型 | 第44-47页 |
5.3 模型求解 | 第47-48页 |
5.4 数据获取 | 第48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5.5.1 经济导向型情景 | 第49-52页 |
5.5.2 环境导向型情景 | 第52-56页 |
5.5.3 复合系统分析 | 第56-57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