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比较分析法 | 第9页 |
1.3.2 文献研究法 | 第9-10页 |
2 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法律性质立法现状及评价 | 第10-12页 |
2.1 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法律性质的立法现状 | 第10页 |
2.2 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法律性质立法现状的评价 | 第10-12页 |
3 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法律性质的学说及评价 | 第12-18页 |
3.1 宣言信托说 | 第12页 |
3.2 最高额质押说 | 第12-14页 |
3.3 账户质押说 | 第14-15页 |
3.4 让与担保说 | 第15-18页 |
4 确立融资融券担保的让与担保性质 | 第18-28页 |
4.1 确立融资融券担保让与担保性质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4.1.1 融资融券担保无法纳入传统担保体系 | 第18-20页 |
4.1.2 确立让与担保性质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融资融券担保功能 | 第20-21页 |
4.2 确立融资融券担保让与担保性质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4.2.1 物权法定缓和 | 第21-22页 |
4.2.2 让与担保的清算义务 | 第22-23页 |
4.3 确立融资融券担保让与担保性质的路径 | 第23-27页 |
4.3.1 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融资融券担保的让与担保性质 | 第24-25页 |
4.3.2 融资融券担保性质确定为让与担保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25-26页 |
4.3.3 让与担保法典化 | 第26-27页 |
4.4 结语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