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厌氧降解产甲烷理论 | 第11-12页 |
| 1.3 厌氧降解过程独立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4 厌氧降解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13-14页 |
| 1.5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1.5.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5.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实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 第17-25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 2.1.1 接种物 | 第17页 |
| 2.1.2 餐厨废物 | 第17-18页 |
| 2.1.3 纸类废物 | 第18页 |
| 2.1.4 庭院废物 | 第18页 |
| 2.2 实验设计 | 第18-19页 |
| 2.3 实验装置及运行 | 第19-20页 |
| 2.4 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 第20-25页 |
| 2.4.1 实验材料性质分析 | 第20页 |
| 2.4.2 产气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 2.4.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22-25页 |
| 3 生活垃圾有机组分厌氧降解过程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 第25-45页 |
| 3.1 接种物为厌氧污泥 | 第25-32页 |
| 3.1.1 系统产气情况分析 | 第25-29页 |
| 3.1.2 产气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29-32页 |
| 3.2 接种物为渗滤液 | 第32-36页 |
| 3.2.1 系统产气情况分析 | 第32-35页 |
| 3.2.2 产气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 第35-36页 |
| 3.3 两种不同接种物的厌氧降解过程比较 | 第36-43页 |
| 3.3.1 厌氧降解甲烷产率的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 3.3.2 厌氧降解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 3.3.3 厌氧降解速率的统计学分析 | 第42-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4 生活垃圾有机组分厌氧降解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45-67页 |
| 4.1 接种物为厌氧污泥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45-54页 |
| 4.1.1 测序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45-48页 |
| 4.1.2 细菌群落结构 | 第48-50页 |
| 4.1.3 产甲烷菌群落结构 | 第50-51页 |
| 4.1.4 菌种相对丰度差异性分析 | 第51-54页 |
| 4.2 接种物为渗滤液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54-61页 |
| 4.2.1 测序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 4.2.2 细菌群落结构 | 第56-58页 |
| 4.2.3 产甲烷菌群落结构 | 第58-59页 |
| 4.2.4 菌种相对丰度差异性分析 | 第59-61页 |
| 4.3 两种接种物下底物厌氧降解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 第61-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