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第1章 李昕出版理念形成的背景 | 第14-26页 |
| 1.1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 第15-18页 |
| 1.1.1 改革开放,出版业复苏 | 第15-17页 |
| 1.1.2 回归前后的香港出版业 | 第17-18页 |
| 1.2 不同企业文化熏陶 | 第18-22页 |
| 1.2.1 积累时期:1982年-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时期 | 第18-20页 |
| 1.2.2 理念形成时期:1996年-2004年香港三联时期 | 第20-22页 |
| 1.3 与作者互动共进 | 第22-23页 |
| 1.4 对编辑事业的激情与悟性 | 第23-26页 |
| 1.4.1 对编辑事业的激情 | 第23-24页 |
| 1.4.2 悟性:书感及职业敏感 | 第24-26页 |
| 第2章 以文化理想为核心的选题策划理念 | 第26-33页 |
| 2.1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 第26-28页 |
| 2.1.1 坚守出版社的品牌定位 | 第26-27页 |
| 2.1.2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 第27-28页 |
| 2.2 精品意识 | 第28-30页 |
| 2.2.1 坚持“新锐与一流”的标准 | 第28-29页 |
| 2.2.2 不炒冷饭 | 第29页 |
| 2.2.3 编辑的附加值 | 第29-30页 |
| 2.3 持有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 | 第30-33页 |
| 2.3.1 关于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的实践 | 第30-31页 |
| 2.3.2 胆识与担当 | 第31-33页 |
| 第3章 “亦商亦儒”的出版经营理念 | 第33-43页 |
| 3.1 以“作者为中心”的作者意识 | 第33-36页 |
| 3.1.1 尊重作者的作品以及观点 | 第34-35页 |
| 3.1.2 平衡出版社与作者的关系 | 第35页 |
| 3.1.3 包容和关心作者 | 第35-36页 |
| 3.2 出版社发展要注重资源的积累 | 第36-39页 |
| 3.2.1 版权竞争要“针对作者心理需求” | 第37-38页 |
| 3.2.2 旧资源的整合 | 第38-39页 |
| 3.2.3 “摘果子”原则 | 第39页 |
| 3.3 营销理念:高端品位,市场眼光 | 第39-43页 |
| 3.3.1 巧用媒体效应 | 第39-40页 |
| 3.3.2 根据读者定位进行有效营销 | 第40-41页 |
| 3.3.3 重点图书的营销要多方面多角度 | 第41-43页 |
| 第4章 李昕的出版理念对当代青年编辑的启示 | 第43-47页 |
| 4.1 有所为有所不为 | 第43-44页 |
| 4.2 以战略眼光经营 | 第44页 |
| 4.3 以宽广胸怀纳书 | 第44-45页 |
| 4.4 一生坚守,不离不弃,终而成功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