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轮胎操稳模型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轮胎温度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3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研究研究 | 第21-2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第2章 轮胎纵滑侧偏力学特性理论模型 | 第26-40页 |
2.1 轮胎建模基础 | 第26-29页 |
2.1.1 坐标系定义 | 第26-27页 |
2.1.2 轮胎模型滑移率的定义 | 第27-28页 |
2.1.3 轮胎接地印迹内的压力分布 | 第28页 |
2.1.4 理论模型简化及假设 | 第28-29页 |
2.2 轮胎纵滑侧偏力学特性理论模型 | 第29-32页 |
2.2.1 胎体弹性的建模 | 第29页 |
2.2.2 无滑移时的力和力矩 | 第29-31页 |
2.2.3 存在滑移区的一般状态下的力和力矩 | 第31-32页 |
2.3 胎压和载荷对轮胎力学特性影响 | 第32-34页 |
2.4 仿真分析 | 第34-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轮胎热机耦合机理及特性建模 | 第40-76页 |
3.1 轮胎温度特性研究 | 第40-43页 |
3.2 轮胎温度对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 第43-45页 |
3.3 轮胎纵滑侧偏热机耦合理论模型 | 第45-62页 |
3.3.1 温度模型 | 第45-56页 |
3.3.2 轮胎力学模型 | 第56页 |
3.3.3 材料特性模型 | 第56-61页 |
3.3.4 胎压模型 | 第61-62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62-73页 |
3.4.1 模型仿真参数 | 第62-63页 |
3.4.2 纵滑工况特性仿真分析 | 第63-68页 |
3.4.3 侧偏工况特性仿真分析 | 第68-72页 |
3.4.4 纵滑侧偏复合工况特性仿真分析 | 第72-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4章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高精度半经验模型 | 第76-94页 |
4.1 UniTire模型介绍 | 第76-78页 |
4.1.1 UniTire建模思想 | 第76-77页 |
4.1.2 UniTire半经验模型基本方程介绍 | 第77-78页 |
4.2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半经验模型 | 第78-82页 |
4.2.1 考虑轮胎热效应的纵滑模型 | 第78-79页 |
4.2.2 考虑轮胎热效应的侧偏模型 | 第79-81页 |
4.2.3 复合工况总切力方向特性 | 第81页 |
4.2.4 非稳态特性 | 第81-82页 |
4.3 模型验证 | 第82-93页 |
4.3.1 参数辨识方法 | 第82-84页 |
4.3.2 模型参数辨识结果 | 第84-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94-106页 |
5.1 整车模型 | 第94-95页 |
5.2 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 第95-104页 |
5.2.1 轮胎特性 | 第95-101页 |
5.2.2 鱼钩试验仿真 | 第101-102页 |
5.2.3 稳态回转工况仿真 | 第102-10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6-10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附录一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稳态模型公式 | 第116-120页 |
附录二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稳态模型特性变量名称 | 第120-121页 |
附录三 轮胎热机耦合力学特性轮胎稳态模型参数 | 第121-12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
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