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萌生的概念和类型 | 第11页 |
1.2 萌生更新在森林群落中的重要性 | 第11页 |
1.3 萌生更新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萌生更新基本特征 | 第11-13页 |
1.3.2 萌生更新的形成机制 | 第13-14页 |
1.3.3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1.4 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科学问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1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1.5.2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5.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5ha样地群落萌生更新特征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2.1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介绍 | 第17-18页 |
2.2.2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18-19页 |
2.2.3 萌生更新的确定与记录 | 第19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19-21页 |
2.3 结果 | 第21-23页 |
2.3.1 5ha样地萌生更新特征 | 第21页 |
2.3.2 常见种萌生更新特征 | 第21-22页 |
2.3.3 萌生能力 | 第22-23页 |
2.4 讨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群落萌生能力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第25-33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3.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页 |
3.2.2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25页 |
3.3 结果 | 第25-30页 |
3.3.1 Sha样地萌生能力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第25-28页 |
3.3.2 林窗萌生能力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第28-30页 |
3.4 讨论 | 第30-33页 |
3.4.1 林内萌生更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 第30-31页 |
3.4.2 林窗萌生能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第31-32页 |
3.4.3 林内和林窗萌生能力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的比较 | 第32-33页 |
第4章 基于叶片功能性状的萌生更新的生长策略 | 第33-56页 |
4.1 引言 | 第33-34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4.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4页 |
4.2.2 样品采集 | 第34-35页 |
4.2.3 功能性状测量 | 第35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4.3 结果 | 第35-54页 |
4.3.1 林内萌生更新vs林内实生更新 | 第35-41页 |
4.3.2 林窗萌生幼树vs林窗实生幼树 | 第41-46页 |
4.3.3 林内萌生幼树vs林窗萌生幼树 | 第46-54页 |
4.4 讨论 | 第54-56页 |
4.4.1 实生更新与萌生更新 | 第54页 |
4.4.2 林窗萌生更新与林内萌生更新 | 第54-56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