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代数、数论、组合理论论文--模糊数学论文

类间线性与非线性相关系数的研究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模糊数据集的发展第12页
        1.2.2 模糊数据相关系数的发展第12-13页
        1.2.3 非线性相关系数的发展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概述第17-25页
    2.1 相关系数第17-20页
        2.1.1 传统的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第17-20页
            2.1.1.1 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第17-19页
            2.1.1.2 多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第19-20页
        2.1.2 基于互信息的相关分析第20页
        2.1.3 基于矩阵计算的相关系数第20页
        2.1.4 基于距离的相关系数第20页
    2.2 Hilbert-Schmidt Independence Criterion(HSIC)第20-24页
        2.2.1 核函数第20-22页
        2.2.2 HSIC和HSIC0简介第22-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基于粗糙集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第25-35页
    3.1 粗糙集理论第25-27页
        3.1.1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第25-26页
        3.1.2 不可辨识关系第26页
        3.1.3 等价类第26-27页
        3.1.4 属性约简第27页
        3.1.5 隶属函数第27页
    3.2 基于粗糙集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第27-29页
    3.3 实例及结果分析第29-32页
    3.4 对粗糙集相关系数的进一步探究第32-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基于HSIC0的类间非线性相关系数度量第35-43页
    4.1 类间非线性相关关系度量准则第35-37页
    4.2 实例分析第37-42页
        4.2.1 数据集相关信息介绍第37-39页
        4.2.2 实验结果第39-42页
        4.2.3 结果分析第42页
    4.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2-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柯里拉京通过调控M2细胞内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抑制机制
下一篇:ICU护士对镇痛镇静集束化策略的认知现状及其培训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