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BIM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成熟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BIM成熟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文献综述总结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项目施工阶段BIM成熟度模型构建依据 | 第16-28页 |
2.1 BIM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1.1 BIM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BIM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 BIM在项目各阶段的应用分析 | 第17-22页 |
2.2.1 规划阶段 | 第18页 |
2.2.2 设计阶段 | 第18页 |
2.2.3 施工阶段 | 第18-22页 |
2.2.4 运营维护阶段 | 第22页 |
2.3 BIM在建设项目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 第22-23页 |
2.4 工程项目BIM应用障碍分析 | 第23-24页 |
2.5 成熟度模型 | 第24-27页 |
2.5.1 能力成熟度模型概念 | 第24页 |
2.5.2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主要用途 | 第24-25页 |
2.5.3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 第25-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BIM成熟度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41页 |
3.1 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依据 | 第28-29页 |
3.2 建立影响因素层次模型 | 第29-30页 |
3.3 各指标含义分析 | 第30-35页 |
3.3.1 模型管理能力(C1) | 第30-32页 |
3.3.2 项目管理能力(C2) | 第32-33页 |
3.3.3 规划控制能力(C3) | 第33-34页 |
3.3.4 基础设施水平(C4) | 第34-35页 |
3.4 权重确定 | 第35-40页 |
3.4.1 权重计算步骤 | 第36-39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BIM成熟度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 第41-58页 |
4.1 成熟度评价等级 | 第41-47页 |
4.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熟度模型内部结构 | 第47-48页 |
4.3 评价模型应用过程 | 第48-49页 |
4.4 物元可拓评价方法 | 第49-51页 |
4.4.1 物元可拓评价概念 | 第49页 |
4.4.2 物元可拓评价过程 | 第49-51页 |
4.5 成熟度评价案例分析 | 第51-57页 |
4.5.1 项目概况 | 第51-52页 |
4.5.2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成熟度等级判定 | 第52-55页 |
4.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熟度模型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