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某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TMD减震控制分析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地震灾害概述第8-9页
    1.2 传统抗震技术的发展第9-10页
        1.2.1 刚性结构体系第9页
        1.2.2 柔性结构体系第9页
        1.2.3 底层柔性结构体系第9-10页
        1.2.4 延性结构体系第10页
    1.3 结构减震控制简介第10-11页
        1.3.1 被动控制第10-11页
        1.3.2 主动控制第11页
        1.3.3 混合控制第11页
    1.4 结构减震控制的特点及优势第11-13页
        1.4.1 工程减震控制技术的特点第11-12页
        1.4.2 结构减震技术的优势第12-13页
    1.5 调谐质量减震系统(TMD)简述第13-15页
        1.5.1 工作原理第13-14页
        1.5.2 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基本构造第14-15页
    1.6 调谐质量系统(TMD)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2 国内研究状况第16页
    1.7 框架-核心筒结构特点第16-17页
    1.8 本文工作内容第17-18页
2 调谐质量减震理论及分析方法第18-33页
    2.1 叠层橡胶支座简介第18-19页
        2.1.1 隔震装置的简介第18页
        2.1.2 隔震支座的分类第18-19页
    2.2 叠层橡胶支座的构造第19-21页
        2.2.1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的内部构造第19-21页
        2.2.2 叠层橡胶支座的构造要求第21页
    2.3 叠层橡胶支座的力学模型第21-23页
        2.3.1 力学性能理论推导的假定条件第21-22页
        2.3.2 支座的竖向刚度第22页
        2.3.3 支座的水平刚度第22页
        2.3.4 等效粘滞阻尼比第22-23页
        2.3.5 屈曲荷载第23页
    2.4 隔震支座的恢复力模型曲线第23-25页
    2.5 单层TMD结构的减震控制原理第25-27页
        2.5.1 单层TMD系统运动方程第25-26页
        2.5.2 受简谐振动的调谐减震控制第26-27页
    2.6 多质点非线性TMD结构减震控制原理第27-30页
        2.6.1 减震系统的计算模型分析第27-28页
        2.6.2 减震系统地震反应方程第28-30页
    2.7 分析方法第30-31页
        2.7.1 模态分析第30页
        2.7.2 模态的提取方法第30-31页
        2.7.3 时程分析法第31页
        2.7.4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第31页
    2.8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第31-33页
        2.8.1 地震波选取数量第32页
        2.8.2 地震波的频谱第32页
        2.8.3 波的幅值特征第32页
        2.8.4 波的持续时间第32-33页
3 减震控制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3-41页
    3.1 SAP2000的模型建立第33-35页
        3.1.1 SAP2000软件适用范围第33页
        3.1.2 SAP2000的主要功能第33-34页
        3.1.3 SAP2000分析的基本流程第34-35页
    3.2 工程简介第35-37页
    3.3 TMD系统子结构的构成第37-39页
    3.4 地震波的选取第39-41页
4 TMD结构减震效果分析第41-65页
    4.1 减震系统自振性能分析第41-42页
    4.2 子结构自振性能分析第42-44页
    4.3 多遇地震作用下减震效果第44-53页
        4.3.1 楼层弯矩计算结果第44-46页
        4.3.2 楼层剪力计算结果第46-48页
        4.3.3 楼层位移计算结果第48-50页
        4.3.4 层加速度计算结果第50-53页
    4.4 设防地震作用下减震效果第53-62页
        4.4.1 楼层弯矩计算结果第53-54页
        4.4.2 楼层剪力对比结果第54-56页
        4.4.3 楼层位移对比结果第56-58页
        4.4.4 层加速度对比结果第58-62页
    4.5 计算结果均值对比第62-63页
    4.6 子结构位移反应第63-64页
    4.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高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
下一篇:填海场地深基坑咬合桩支护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