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管道泄漏检测的主要方法 | 第18-21页 |
1.2.1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18-19页 |
1.2.2 布里渊散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19-20页 |
1.2.3 偏振光时域反射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20-21页 |
1.3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2-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2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原理及定位分析 | 第24-31页 |
2.1 光纤感测原理 | 第24-25页 |
2.1.1 光纤传感原理 | 第24页 |
2.1.2 光纤干涉原理 | 第24-25页 |
2.2 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检测原理 | 第25-28页 |
2.2.1 光纤传感架构 | 第25页 |
2.2.2 系统检测原理 | 第25-28页 |
2.3 PGC相位解调技术 | 第28-29页 |
2.4 检测系统定位技术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光路系统偏振建模 | 第31-41页 |
3.1 光纤的琼斯矩阵描述 | 第31-33页 |
3.1.1 光的偏振特性 | 第31-32页 |
3.1.3 单模光纤的琼斯矩阵描述 | 第32-33页 |
3.2 光路系统偏振建模 | 第33-35页 |
3.3 实验分析结果 | 第35-40页 |
3.3.1 基于管道泄漏检测的光谱分析平台 | 第35-36页 |
3.3.2 管道泄漏与否对干涉光谱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3 泄漏干涉信号频谱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泄漏信号数据实验分析 | 第41-52页 |
4.1 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平台 | 第41页 |
4.2 检测系统漏警率和虚警率 | 第41-42页 |
4.3 管道泄漏检测实验设计 | 第42-49页 |
4.3.1 40mm口径的高压钢管泄漏实验分析 | 第42-46页 |
4.3.2 100mm口径的 3PE钢管泄漏实验分析 | 第46-49页 |
4.4 检测系统漏警率和虚警率分析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泄漏信号监测 | 第52-60页 |
5.1 小波包变换 | 第52-53页 |
5.2 聚类分析 | 第53页 |
5.3 泄漏信号识别分析 | 第53-58页 |
5.3.1 管道泄漏信号的采集 | 第53-56页 |
5.3.2 特征提取 | 第56-57页 |
5.3.3 泄漏信号的识别 | 第57-58页 |
5.4 虚警率分析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基于SPE统计量的泄漏信号监测 | 第60-66页 |
6.1 PCA主元分析 | 第60-61页 |
6.2 主元法的SPE统计量及其控制限 | 第61页 |
6.3 泄漏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61-65页 |
6.3.1 样本信号的采集与选取 | 第61-63页 |
6.3.2 泄漏信号特征提取 | 第63页 |
6.3.3 SPE统计量泄漏诊断 | 第63-65页 |
6.4 系统漏警率分析 | 第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7 结论 | 第66-68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66-67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