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问题的探讨--以长沙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 土地流转研究的历史背景第13-14页
 2 国内外土地流转的研究动态第14-17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6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6-17页
 3 研究方案第17-19页
   ·研究对象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4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研究思路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技术路线图第20-22页
第二章 新形势下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第22-28页
 1 相关的基本概念第22-23页
   ·土地流转第22页
   ·农民权利第22-23页
 2 农村土地流转的种类第23-24页
   ·积极的土地流转第23-24页
   ·消极的土地流转第24页
 3 我国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农村土地所有权第24-25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第25页
   ·土地使用权第25页
   ·生产经营自主权第25页
   ·农户自主决策权第25页
   ·土地发展权第25页
   ·知情参与权第25-26页
   ·获得救济权第26页
 4 土地流转的原则第26页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第26页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第26页
   ·坚持有利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第26页
 5 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第26-28页
   ·土地制度变迁理论第26-27页
   ·地租理论和地价理论第27页
   ·土地的产权理论第27页
   ·土地市场与土地流转制度第27-28页
第三章 长沙县土地流转现状分析第28-42页
 1 长沙县概况第28-30页
   ·自然地理特征第28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28-29页
   ·区位与交通第29页
   ·区域建设第29-30页
   ·发展前景第30页
 2 长沙县土地流转现状分析第30-42页
   ·长沙县土地流转基本情况第30-35页
   ·长沙县土地流转主要做法第35-42页
第四章 长沙县土地流转调查问卷分析第42-53页
 1 选择调查区第42页
 2 设计调查问卷内容第42-43页
 3 分析调查结果第43-50页
   ·土地流转普遍性低第43-44页
   ·劳动力因素成为土地流转的最根本动因第44-45页
   ·农户土地流转主要方向是通过农户间的私下自由流转第45-46页
   ·有偿流转和现金支付为主体第46-47页
   ·土地流转的年限及合同签订情况与土地流转的选择有关第47页
   ·受各种自然、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较大第47-50页
 4 长沙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第50-53页
   ·管理机构不健全第50-51页
   ·流转程序不规范第51页
   ·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第51页
   ·法律观念不强第51-52页
   ·土地纠纷增多第52页
   ·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第52-53页
第五章 长沙县土地流转模式分析研究第53-59页
 1 长沙县的土地流转基本理论分析第53-54页
 2 长沙县土地流转模式的设计第54-59页
   ·农户与农户个体型第54-55页
   ·农户与专业大户型第55-56页
   ·农户与企业型第56-57页
   ·农户、中介与业主型第57-59页
第六章 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分析及有关建议第59-69页
 1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第59-61页
   ·土地流转中保障功能的基本方法第59-60页
   ·土地流转中补偿标准的计算第60-61页
 2 建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第61-62页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信息平台第61页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第61页
   ·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协商制度第61-62页
 3 加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第62-63页
   ·规范基本程序第62页
   ·严格合同管理第62页
   ·健全登记备案管理制度第62-63页
   ·建立风险预防机制第63页
 4 强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第63-64页
   ·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第63页
   ·健全农民工培训长效机制第63页
   ·健全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63-64页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第64页
   ·建立健全仲裁运行机制第64页
 5 加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领导第64-65页
   ·成立组织机构第64页
   ·搞好确权换证第64-65页
   ·及时跟踪监管第65页
   ·实行前置审查第65页
 6 通过建立土地银行推动土地流转第65-66页
   ·土地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的模式第65-66页
   ·土地金融公司第66页
 7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第66-67页
   ·统筹规划,优先发展第66-67页
   ·结合农地流转试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整治第67页
 8 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第67-69页
   ·强化对"基石"政策的宣传第67页
   ·提高土地流转与项目对接的效率第67-68页
   ·制定优惠政策以鼓励土地流转第68-69页
第七章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的协调度评价分析
下一篇:中国粮食安全的科技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