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水声通信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1.2.1 国外水声通信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2 国内水声通信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信道估计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水声通信信道 | 第22-32页 |
2.1 水下声传播的物理特性 | 第22-25页 |
2.1.1 声速的可变性 | 第22-23页 |
2.1.2 传播损失 | 第23-24页 |
2.1.3 多途效应 | 第24页 |
2.1.4 多普勒效应 | 第24-25页 |
2.2 缓慢时变水声信道特性 | 第25-28页 |
2.2.1 频率选择性慢衰落 | 第25-26页 |
2.2.2 稀疏性 | 第26-27页 |
2.2.3 时变性 | 第27-28页 |
2.2.4 环境噪声 | 第28页 |
2.3 缓慢时变水声信道模型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水声OFDM信道估计与动态压缩感知 | 第32-48页 |
3.1 OFDM水声通信系统 | 第32-35页 |
3.1.1 OFDM系统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1.2 OFDM水声通信系统传输模型 | 第34-35页 |
3.2 传统OFDM信道估计方法 | 第35-38页 |
3.2.1 导频结构 | 第36-37页 |
3.2.2 常用估计方法 | 第37-38页 |
3.3 经典CS信道估计方法 | 第38-43页 |
3.3.1 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39-40页 |
3.3.2 感知矩阵 | 第40-41页 |
3.3.3 重建算法 | 第41-42页 |
3.3.4 基于CS的OFDM信道估计 | 第42-43页 |
3.4 时变稀疏信号压缩感知 | 第43-46页 |
3.4.1 时变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43-45页 |
3.4.2 动态感知测量 | 第45页 |
3.4.3 时变稀疏信号重构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改进的基于联合稀疏模型的水声OFDM信道估计 | 第48-60页 |
4.1 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及联合稀疏模型 | 第48-50页 |
4.2 基于联合稀疏模型的CS信道估计 | 第50-52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50-51页 |
4.2.2 基于SOMP算法的时域联合信道估计 | 第51-52页 |
4.3 改进的基于联合稀疏模型的CS信道估计 | 第52-54页 |
4.3.1 SOMP算法缺陷分析 | 第52页 |
4.3.2 基于改进SOMP算法的OFDM信道估计 | 第52-54页 |
4.4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54-58页 |
4.4.1 参数设置 | 第54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基于动态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水声OFDM信道跟踪 | 第60-70页 |
5.1 水声信道的AR过程模拟 | 第60-62页 |
5.2 基于D-OMP算法的信道跟踪 | 第62-65页 |
5.2.1 传统OMP信道估计算法及其分析 | 第62-63页 |
5.2.2 D-OMP信道跟踪算法及其门限阈值选取 | 第63-65页 |
5.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65-69页 |
5.3.1 参数设置 | 第65-66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撰写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