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词序列核函数的专利设计目标分类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1 专利信息抽取 | 第10页 |
| 1.2.2 专利分析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知识 | 第13-25页 |
| 2.1 专利文本及其结构 | 第13-15页 |
| 2.1.1 专利概念 | 第13页 |
| 2.1.2 专利种类与领域 | 第13-14页 |
| 2.1.3 专利文本结构 | 第14-15页 |
| 2.2 核函数 | 第15-18页 |
| 2.2.1 核函数概念 | 第15-17页 |
| 2.2.2 核函数分类 | 第17页 |
| 2.2.3 树核函数 | 第17-18页 |
| 2.2.4 词序列核函数 | 第18页 |
| 2.3 分类器 | 第18-20页 |
| 2.3.1 分类器概念 | 第18-19页 |
| 2.3.2 分类器种类 | 第19-20页 |
| 2.3.3 SVM-支持向量机 | 第20页 |
| 2.4 WEAK工具介绍 | 第20-22页 |
| 2.4.1 WEAK工作界面介绍 | 第21-22页 |
| 2.4.2 WEAK数据格式的说明 | 第22页 |
| 2.4.3 WEAK数据预处理的步骤 | 第22页 |
| 2.5 性能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专利设计目标的抽取 | 第25-41页 |
| 3.1 专利预处理 | 第25-26页 |
| 3.2 专利词法分析 | 第26-29页 |
| 3.2.1 词法分析 | 第26-27页 |
| 3.2.2 词法分析工具 | 第27-29页 |
| 3.3 专利句法分析 | 第29-34页 |
| 3.3.1 句法分析 | 第29-30页 |
| 3.3.2 句法分析工具 | 第30-34页 |
| 3.4 专利设计目标句的抽取 | 第34-40页 |
| 3.4.1 设计目标句抽取算法 | 第34-37页 |
| 3.4.2 特征选择 | 第37-38页 |
| 3.4.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改进的词序列核函数 | 第41-49页 |
| 4.1 文本的表示模型 | 第41页 |
| 4.2 单个核函数-传统的词序列核函数 | 第41-43页 |
| 4.3 核函数的复合 | 第43-44页 |
| 4.4 融入语义信息的词序列核函数 | 第44-47页 |
| 4.4.1 词序列核函数中融入依存信息 | 第44-47页 |
| 4.4.2 调整词序列核函数的权重 | 第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目标句分类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 5.1 实验准备 | 第49-52页 |
| 5.1.1 实验平台 | 第49-50页 |
| 5.1.2 设计目标的类别 | 第50-51页 |
| 5.1.3 LIBSVM使用介绍 | 第51-52页 |
| 5.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5.2.1 实验设计 | 第52页 |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6.1 研究工作及总结 | 第55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