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碳同位素与古环境变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第8-13页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10页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1.3 中元古界地层稳定碳同位素方面的研究第13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主要工作量第15-16页
第2章 地质背景第16-27页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6-19页
        2.1.1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第16-19页
    2.2 地层概述和样品采集第19-21页
        2.2.1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地层特征第19-20页
        2.2.2 冀浅井中元古界地层特征第20-21页
    2.3 中元古界主要地质事件与研究现状第21-27页
        2.3.1 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第21-27页
第3章 碳循环及同位素基本概念第27-32页
    3.1 同位素基本概念第27页
    3.2 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和表达式第27-29页
        3.2.1 δ值意义与表达式第27-28页
        3.2.2 同位素的标准第28页
        3.2.3 同位素的分析方法第28-29页
    3.3 碳循环与碳同位素分馏机理第29-32页
        3.3.1 无机碳同位素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第29页
        3.3.2 有机碳同位素及分馏作用第29-32页
第4章 中元古代古海洋碳同位素演化第32-55页
    4.1 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第32-39页
        4.1.1 无机碳部分碳、氧同位素的实验测定方法第32-33页
        4.1.2 后期蚀变作用的评估第33-39页
    4.2 总有机碳(TOC)及有机碳的碳同位素实验方法第39页
        4.2.1 基本原理和规范第39页
        4.2.2 实验步骤第39页
    4.3 碳同位素的变化和意义分析第39-55页
        4.3.1 中元古代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情况第39-47页
        4.3.2 中元古界碳同位素变化的原因和意义探讨第47-55页
第5章 中元古代大气CO_2浓度估算与古气候第55-81页
    5.1 古环境的讨论方法第55-56页
    5.2 中元古代大气CO_2浓度计算第56-79页
        5.2.1 分馏系数εp的计算第56页
        5.2.2 大气CO_2浓度pCO_2的计算第56-74页
        5.2.3 计算pCO_2值的不确定性因素第74-79页
    5.3 中元古界大气CO_2浓度定量计算结果与分析第79-81页
第6章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钻声波测井时差实时提取方法研究
下一篇:近地表吸收结构实验分析与反演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