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域外若干重要法域对反射损失赔偿的禁止 | 第17-28页 |
第一节 反射损失的概念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域外若干重要法域公司法对反射损失赔偿的禁止 | 第20-24页 |
一、德国 | 第20-21页 |
二、法国 | 第21-22页 |
三、美国 | 第22-23页 |
四、香港 | 第23页 |
五、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禁止反射损失原则”的政策考量 | 第24-27页 |
一、政策考量因素的性质 | 第24-25页 |
二、“禁止反射损失原则”的政策考量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英国法对“禁止反射损失原则”的突破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英国法传统上的“禁止反射损失原则”及其转变 | 第28-32页 |
第二节 英国法中的反射损失救济规则 | 第32-37页 |
一、英国不公平救济损害制度下的反射损失救济规则 | 第33-36页 |
二、英国法中“禁止反射损失原则”的例外 | 第36-37页 |
三、小结 | 第37页 |
第四节 英国法对“禁止反射损失原则”突破的原因 | 第37-3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国际投资法对反射损失索赔的认可 | 第40-52页 |
第一节 国际投资法作为冲突的解决方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国际仲裁中的反射损失重点案例分析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国际仲裁中支持反射损失获赔的原因 | 第44-49页 |
一、保护外资应作为政策因素进行考量 | 第45页 |
二、双重赔偿的风险并非禁止反射性损失索赔的原因 | 第45-46页 |
三、仲裁庭无须担心打开诉讼的大门 | 第46-47页 |
四、允许股东就反射损失获赔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无害 | 第47-48页 |
五、禁止反射损失原则不能解决裁决一致性的问题 | 第48-49页 |
第四节 解决国际仲裁中反射损失赔偿的实际问题的路径 | 第49-51页 |
一、避免双重赔付的实用解决方案 | 第49-50页 |
二、通过合并机制处理多重索赔与裁决的不一致性 | 第50-5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探寻股东反射损失的救济途径 | 第52-64页 |
第一节 国际投资法的救济途径 | 第52-56页 |
一、国际投资法的适用条件 | 第52-55页 |
二、股东诉诸国际仲裁的局限性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国内公司法的救济途径——以我国反射损失损害救济制度的建立为例 | 第56-63页 |
一、我国公司法当前反射损失相关规定 | 第56-58页 |
二、建立反射损失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 第58-59页 |
三、具体制度设计 | 第59-6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