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碳纤维布加固受损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第16-19页
第2章 碳纤维加固框架节点理论研究第19-28页
    2.1 节点受力分析第19-21页
    2.2 节点抗剪的机理模型第21-25页
        2.2.1 斜压杆机理模型第21-22页
        2.2.2 剪摩擦机理模型第22页
        2.2.3 桁架机理模型第22-23页
        2.2.4 组合块体机理模型第23-24页
        2.2.5 约束机理模型第24-25页
    2.3 节点的破坏与失效形式第25-26页
        2.3.1 框架节点的破坏形式第25页
        2.3.2 框架节点的失效形式第25-26页
    2.4 影响节点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第26-27页
    2.5 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第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碳纤维加固框架节点试验设计、过程及结果第28-64页
    3.1 试验方法简介第28页
    3.2 试验目的第28-29页
    3.3 节点试件的设计与制作第29-36页
        3.3.1 节点试件的设计第29-32页
        3.3.2 节点试件存在的不足第32-33页
        3.3.3 节点试件的加工第33-34页
        3.3.4 节点试件的加固方式及材料性能第34-36页
    3.4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第36-39页
        3.4.1 试验装置第36-38页
        3.4.2 主要试验仪器第38-39页
    3.5 试验加载方法及试件屈服与破坏确定第39-42页
        3.5.1 加载方法第39-41页
        3.5.2 试件屈服与破坏的判定第41-42页
    3.6 试验测试内容与测点布置第42-45页
    3.7 试验过程及破坏模式第45-61页
        3.7.1 节点试件特性分析第45-47页
        3.7.2 SJ-a~SJ-c节点试件破坏过程第47-51页
            3.7.2.2 SJ-a~SJ-c节点试件受损加固后的破坏过程第49-51页
        3.7.3 SJ-1~SJ-4节点试件破坏过程第51-56页
        3.7.4 SJ-5~SJ-8节点试件破坏过程第56-61页
    3.8 节点试验结果汇总第61-63页
    3.9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碳纤维加固框架节点试验结果分析第64-127页
    4.1 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第64-77页
        4.1.1 SJ-a~SJ-c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第65-68页
        4.1.2 SJ-1~SJ-4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第68-72页
        4.1.3 SJ-5~SJ-6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第72-77页
        4.1.4 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综合对比结果第77页
    4.2 节点试件的应变分析第77-109页
        4.2.1 SJ-a~SJ-c节点试件的应变分析第77-82页
        4.2.2 SJ-1和SJ-3~SJ-7节点试件未加固前的应变分析第82-92页
        4.2.3 SJ-1和SJ-3~SJ-7节点试件受损加固后的应变分析第92-104页
        4.2.4 SJ-2和SJ-8直接加固节点试件的应变分析第104-108页
        4.2.5 节点试件的应变分析总体对比结果第108-109页
    4.3 节点试件的延性分析第109-111页
    4.4 节点试件的耗能能力第111-115页
    4.5 节点试件的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第115-123页
        4.5.1 节点试件的强度退化第115-119页
        4.5.2 节点试件的刚度退化第119-123页
    4.6 节点试件试验结果受轴压比的影响第123-125页
        4.6.1 轴压比对节点试件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影响第123页
        4.6.2 轴压比对节点试件应变的影响第123-124页
        4.6.3 轴压比对节点试件延性的影响第124页
        4.6.4 轴压比对节点试件耗能能力的影响第124-125页
        4.6.5 轴压比对节点试件强度、刚度退化的影响第125页
    4.7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5章 碳纤维加固框架节点抗震有限元分析第127-162页
    5.1 节点抗震的研究方法第127-128页
        5.1.1 结构模型试验第127-128页
        5.1.2 有限元分析法第128页
    5.2 节点的有限元模型第128-138页
        5.2.1 节点的混凝土单元第129-131页
        5.2.2 节点的钢筋单元第131-133页
        5.2.3 节点的垫块单元第133-134页
        5.2.4 节点的碳纤维布单元第134页
        5.2.5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34-136页
        5.2.6 节点模型的收敛控制方法第136-138页
    5.3 受损加固前后节点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138-150页
        5.3.1 受损加固节点模型的特性第138-139页
        5.3.2 未加固节点模型的破坏过程第139页
        5.3.3 受损加固后节点模型的破坏过程第139-141页
        5.3.4 受损加固节点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第141-143页
        5.3.5 受损加固节点混凝土应力分析第143-146页
        5.3.6 受损加固节点钢筋应力分析第146-148页
        5.3.7 受损加固节点碳纤维布应力应变分析第148-150页
    5.4 直接加固节点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150-160页
        5.4.1 直接加固节点模型的特性第150-151页
        5.4.2 直接加固节点的破坏过程及数值模拟结果第151-154页
        5.4.3 直接加固节点的混凝土应力分析第154-157页
        5.4.4 直接加固节点的钢筋应力分析第157-159页
        5.4.5 直接加固节点的碳纤维布应力分析第159-160页
    5.5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课题展望第162-165页
    6.1 研究结论第162-163页
    6.2 课题展望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0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准指导早产儿个体化母乳喂养的临床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及出院后随访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再建构--以王克勤、王和岩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