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低温对作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9-12页 |
1.2.1 对作物膜系统及抗氧化酶类的影响 | 第9-11页 |
1.2.1.1 对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9-10页 |
1.2.1.2 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2 对作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1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11页 |
1.2.2.2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 低温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12页 |
1.4 外源物质对作物逆境适应的调控作用 | 第12-13页 |
1.4.1 氯化胆碱在逆境条件下对作物的影响 | 第13页 |
1.4.2 海藻糖在逆境条件下对作物的影响 | 第1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3.2.1 室内试验 | 第16-17页 |
3.2.2 大田条件下进行的盆栽试验 | 第17页 |
3.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17-19页 |
3.3.1 形态指标 | 第17页 |
3.3.2 生理生化指标 | 第17-19页 |
3.3.2.1 质膜的透性 | 第17页 |
3.3.2.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17-18页 |
3.3.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18页 |
3.3.2.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18页 |
3.3.2.5 丙二醛(MDA)的含量 | 第18-19页 |
3.3.2.6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 | 第19页 |
3.3.2.7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19页 |
3.3.2.8 脯氨酸含量 | 第19页 |
3.3.2.9 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 第19页 |
3.3.3 产量调查 | 第19页 |
3.4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35页 |
4.1 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4.1.1 氯化胆碱适宜浓度的筛选 | 第20页 |
4.1.2 海藻糖适宜浓度的筛选 | 第20-21页 |
4.2 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物质对低温条件下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1-23页 |
4.2.1 喷施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1-22页 |
4.2.2 喷施海藻糖对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2-23页 |
4.3 外源喷施氯化胆碱对低温条件下小麦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23-28页 |
4.3.1 低温条件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超氧阴离子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4.3.2 低温条件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24-26页 |
4.3.3 低温条件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4.3.4 低温条件下氯化胆碱对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4.4 低温条件下外源喷施海藻糖对小麦幼苗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28-32页 |
4.4.1 低温条件下海藻糖对小麦幼苗超氧阴离子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4.4.2 低温条件下海藻糖对小麦幼苗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4.4.3 低温条件下海藻糖对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4.4.4 低温条件下海藻糖对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5 低温下喷施氯化胆碱和海藻糖对小麦幼苗叶片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6 低温下喷施氯化胆碱和海藻糖对盆栽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3-3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5-39页 |
5.1 筛选外源物质适宜浓度的生理指标 | 第35页 |
5.2 低温下氯化胆碱和海藻糖对小麦幼苗形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5.3 氯化胆碱和海藻糖在低温条件下对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 第36-37页 |
5.4 低温下氯化胆碱和海藻糖对盆栽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ABSTRACT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