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背景下多目标跟踪技术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多目标跟踪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3 本文组织结构和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多目标跟踪评价标准与基准测试集 | 第17-29页 |
2.1 多目标跟踪性能评价标准 | 第17-24页 |
2.1.1 CLEARMOT评价体系 | 第17-18页 |
2.1.2 设计标准与评价流程 | 第18-19页 |
2.1.3 构建最优匹配关系 | 第19-22页 |
2.1.4 性能指标定义 | 第22-23页 |
2.1.5 指标评价结果 | 第23-24页 |
2.2 多目标跟踪基准测试集 | 第24-28页 |
2.2.1 PETS数据集 | 第24-25页 |
2.2.2 TUD数据集 | 第25页 |
2.2.3 标定精度分析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改进的广义最大多团问题多目标跟踪 | 第29-49页 |
3.1 跟踪框架 | 第29-37页 |
3.1.1 基于检测的跟踪框架 | 第29-30页 |
3.1.2 GMMCP数据关联方式 | 第30-33页 |
3.1.3 算法流程 | 第33-34页 |
3.1.4 轨迹片段拼接 | 第34-37页 |
3.2 优化过程 | 第37-42页 |
3.2.1 使用二值整型规划求解GMMCP | 第37-38页 |
3.2.2 使用虚拟节点处理遮挡 | 第38-40页 |
3.2.3 聚合虚拟节点 | 第40-42页 |
3.2.4 相似度测量 | 第42页 |
3.3 实验验证 | 第42-48页 |
3.3.1 参数设定 | 第43-44页 |
3.3.2 跟踪结果 | 第44-45页 |
3.3.3 定量评价 | 第45-47页 |
3.3.4 性能对比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改进的离散-连续能量最小化多目标跟踪 | 第49-73页 |
4.1 连续能量最小化多目标跟踪 | 第49-56页 |
4.1.1 算法设计原理 | 第49-50页 |
4.1.2 能量函数建模 | 第50-53页 |
4.1.3 优化求解策略 | 第53-55页 |
4.1.4 算法验证与分析 | 第55-56页 |
4.2 离散-连续能量最小化多目标跟踪 | 第56-64页 |
4.2.1 算法设计原理 | 第56-57页 |
4.2.2 能量函数建模 | 第57-63页 |
4.2.3 优化求解策略 | 第63-64页 |
4.3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64-71页 |
4.3.1 参数设置 | 第64-66页 |
4.3.2 跟踪结果 | 第66-68页 |
4.3.3 定量评价 | 第68-69页 |
4.3.4 性能对比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3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