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8页 |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 第13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 第13-14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 | 第17-23页 |
·填埋 | 第17-18页 |
·堆肥 | 第18-19页 |
·焚烧 | 第19-22页 |
·三种处理技术的优劣比较 | 第22-23页 |
·堆肥 | 第23-32页 |
·堆肥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影响堆肥理化因素 | 第24-27页 |
·影响堆肥的微生物因素 | 第27-28页 |
·实验室常见的堆肥方法 | 第28-29页 |
·常见的堆肥腐熟度的判断指标 | 第29-32页 |
·PCR-DGGE技术研究堆肥中微生物的变化 | 第32-37页 |
·PCR技术 | 第32-34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 | 第34-35页 |
·PCR-DGGE技术 | 第35-36页 |
·PCR-DGGE技术对堆肥中微生物的群落动态分析 | 第36-3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3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2章 全程高温好氧堆肥快速降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 | 第38-48页 |
·实验研究的背景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及器材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器材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及技术 | 第40-43页 |
·温度测定 | 第40页 |
·通氧量控制 | 第40页 |
·含水率测定 | 第40-41页 |
·pH值测定 | 第41页 |
·TN值测定 | 第41-43页 |
·TOC值测定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温度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44页 |
·pH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44-45页 |
·含水率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45-46页 |
·TN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46页 |
·TOC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46-48页 |
第3章 堆肥腐熟度的判定 | 第48-67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器材 | 第49页 |
·实验方法及技术 | 第49-56页 |
·C/N的测定 | 第49-50页 |
·DOC的测定 | 第50页 |
·GI的测定 | 第50-51页 |
·SOUR的测定 | 第51页 |
·DH-ase的测定 | 第51-52页 |
·堆肥腐熟度的微生物判定 | 第52-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7页 |
·C/N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56-57页 |
·DOC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57-58页 |
·GI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58-59页 |
·SOUR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59-60页 |
·DH-ase值随堆肥天数的变化情况 | 第60-61页 |
·堆肥高温期及降温期的微生物情况 | 第61-66页 |
·堆肥腐熟周期讨论 | 第66-67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专利申请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