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国外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国内的发展状况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构建WebGIS 的相关技术分析 | 第19-36页 |
·地理标记语言GML | 第19-23页 |
·GML 的设计目的 | 第19-20页 |
·GML 数据模型 | 第20-22页 |
·GML 发展前景 | 第22-23页 |
·XML 路径语言XPath | 第23-26页 |
·XML 的查询语言XQuery | 第26-30页 |
·FLWOR 表达式 | 第27-28页 |
·XQuery 的更新扩展 | 第28-30页 |
·原生 XML 数据库管理GML 的优势分析 | 第30-33页 |
·原生 XML 数据库的技术特性 | 第31-32页 |
·原生 XML 数据库管理GML 的优点 | 第32-33页 |
·Ajax 技术简介 | 第33-35页 |
·Ajax 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Ajax 在WebGIS 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OpenLayer 框架简介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原生XML 数据库与GML 的WebGIS 体系结构 | 第36-41页 |
·传统 WebGIS 架构及其优缺点 | 第36-37页 |
·基于服务器端的架构 | 第36页 |
·基于客户端的架构 | 第36-37页 |
·基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混合架构 | 第37页 |
·常用的实现技术 | 第37页 |
·基于原生 XML 数据库与GML 的WebGIS 架构与优势 | 第37-40页 |
·数据层 | 第38页 |
·应用层 | 第38-39页 |
·表示层 | 第39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39-40页 |
·基于原生XML 数据库与 GML 的 WebGIS 体系结构的优点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GML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存储管理研究 | 第41-53页 |
·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 | 第41-42页 |
·GML 空间数据的建模 | 第42-44页 |
·GML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第44-52页 |
·应用编程开发接口 XML:DB API | 第45页 |
·基于原生XML 数据库管理 GML 数据 | 第45-48页 |
·原生 XML 数据库与传统 GIS 数据库的查询性能测试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GML 空间数据的压缩与传输优化研究 | 第53-65页 |
·基于经纬度坐标数据精度的优化 | 第53-56页 |
·GML 与Shapefile 数据格式的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数据优化方案描述 | 第54页 |
·由经纬度计算两点距离的方法 | 第54-55页 |
·实验分析 | 第55-56页 |
·基于特征点的空间点坐标数据的抽样压缩 | 第56-60页 |
·特征点提取算法 | 第57页 |
·算法实现 | 第57-59页 |
·对比试验 | 第59-60页 |
·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压缩 | 第60-64页 |
·HTTP 压缩 | 第61页 |
·数据压缩模块的设计 | 第61-62页 |
·压缩的性能分析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5-76页 |
·概述 | 第65-67页 |
·系统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 第65-66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66页 |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介绍 | 第66-67页 |
·系统设计 | 第67-70页 |
·设计原则 | 第67页 |
·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67页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68-70页 |
·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70-75页 |
·地图叠加 | 第70-71页 |
·绘图功能的实现 | 第71-72页 |
·修改功能 | 第72-73页 |
·节点捕获、分割功能 | 第73页 |
·备份绘图数据 | 第73页 |
·数据导入 | 第73-74页 |
·测量面积与长度 | 第74-75页 |
·保存数据 | 第75页 |
·地图查询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1. 本文的工作及成果 | 第76页 |
2. 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