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章 西方现代木刻的兴起与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 | 第13-31页 |
第一节 :关于木刻的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西方木刻概说 | 第14-18页 |
第三节 :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报纸和杂志是知识分子争夺“话语权”、开启民智的重要工具 | 第18-23页 |
第四节 :大众传媒传播西方美术的原因:传播西方文化的使命和吸引读者注意的双重需要 | 第23-24页 |
第五节 :杂志对西方美术的传播与推广 | 第24-31页 |
第二章 国内早期对西方木刻的传播与推广 | 第31-42页 |
第一节 :西方现代木刻在中国的早期传入与接受 | 第31-33页 |
第二节 :邓振铎与《小说月报》 | 第33-36页 |
第三节 :作为接受者的鲁迅 | 第36-42页 |
第三章 作为“纯艺术”的木刻:从《十二个》到《艺苑朝华》 | 第42-53页 |
第一节 :《十二个》中鲁迅第一次介绍西方现代木刻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近代美术史潮论》 | 第43-45页 |
第三节 :《艺苑朝华》 | 第45-48页 |
第四节 :叶灵凤对西方现代木刻的推广与传播 | 第48-53页 |
第四章 鲁迅对西方现代木刻“本土化”的努力 | 第53-64页 |
第一节 :从《奔流》到《新俄画选》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士敏土之图》的出版 | 第55-60页 |
第三节 :《引玉集》——对苏联木刻的倡导 | 第60-64页 |
第五章 “救亡”与“启蒙”——鲁迅对新兴木刻的期待 | 第64-69页 |
第一节 :木刻是一种“民主化”的运动 | 第64-67页 |
第二节 :新兴木刻是鲁迅为新中国美术建设作出的实践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书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