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国内外短视频新闻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我们视频”短视频新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一、新京报“我们视频”短视频新闻概述 | 第19-27页 |
(一)短视频新闻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短视频概念 | 第19-20页 |
2.短视频新闻概念 | 第20-21页 |
(二)新京报“我们视频”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1-22页 |
(三)新京报“我们视频”样本构成及编码 | 第22-27页 |
1.新京报“我们视频”的样本构成 | 第23-24页 |
2.新京报“我们视频”的样本编码 | 第24-27页 |
二、新京报“我们视频”的特色分析 | 第27-37页 |
(一)报道的选题重点明确且突出 | 第27-29页 |
1.短视频选题类别分析 | 第28-29页 |
2.短视频标题词频分析 | 第29页 |
(二)发布的时间符合受众阅读习惯 | 第29-31页 |
1.短视频的时长多为1-2分钟 | 第30-31页 |
2.发布时间多为下午和晚间 | 第31页 |
(三)以事件重要程度决定发布频率 | 第31-34页 |
1.重要性事件多次发布 | 第32-33页 |
2.一般性事件单次发布 | 第33-34页 |
(四)视频内容突出新闻特性 | 第34-37页 |
1.视频素材多为记者自采 | 第34-35页 |
2.短视频多添加采访元素 | 第35-36页 |
3.视频多以同期声呈现 | 第36-37页 |
三、新京报“我们视频”特色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37-51页 |
(一)传播团队——专业媒体背景,媒体人特质突出 | 第37-42页 |
1.丰富的理论知识沉淀 | 第38-39页 |
2.信息获取、甄别能力强 | 第39-41页 |
3.深厚的道德素养沉淀 | 第41-42页 |
(二)传播意识——聚焦新闻版块,视频制作注重品牌意识 | 第42-44页 |
1.只做新闻,不做其他 | 第42-43页 |
2.统一标识,突出品牌 | 第43页 |
3.画面分类,细化传播 | 第43-44页 |
(三)传播内容——注重内容原创,秉持专业主义做视频 | 第44-47页 |
1.有资质,内容原创成为可能 | 第44-45页 |
2.严核实,新闻真实得以保证 | 第45-46页 |
3.重整合,深度解读新闻事件 | 第46-47页 |
(四)传播渠道——整合三微一端,借势腾讯大型分发平台 | 第47-51页 |
1.内容为王,渠道亦为王 | 第47页 |
2.联手腾讯频道,攻破信息孤岛 | 第47-48页 |
3.双方优势互补,内容渠道双保证 | 第48-51页 |
四、新京报“我们视频”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 第51-57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1.视频制作技术简单,呈现方式单一 | 第51-52页 |
2.视频发布时效性差,更新不够及时 | 第52-53页 |
3.报道主观色彩强烈,舆论导向较明显 | 第53-54页 |
4.渠道间内容差异小,相互引流意识弱 | 第54页 |
(二)改善的策略 | 第54-57页 |
1.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丰富新闻呈现形式 | 第54-55页 |
2.时刻保持新闻敏感性,及时地制作与发布 | 第55页 |
3.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永做舆论的监督者 | 第55页 |
4.分渠道做差异化视频,充分发挥渠道优势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采访问题提纲及回答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