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城市风貌改造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实践 | 第11-1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2 国外相关实践 | 第13-14页 |
1.4.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4 国内相关实践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6 研究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城市风貌改造相关理论与案例 | 第19-33页 |
2.1 城市风貌改造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 国外城市风貌改造案例 | 第21-23页 |
2.2.1 德国慕尼黑市风貌改造 | 第21-22页 |
2.2.2 法国南特市风貌改造 | 第22-23页 |
2.2.3 国外城市风貌改造的原则 | 第23页 |
2.3 甘孜州城市风貌改造案例 | 第23-32页 |
2.3.1 稻城县城市风貌改造设计 | 第23-26页 |
2.3.2 德格县城市风貌改造设计 | 第26-29页 |
2.3.3 马尼干戈镇城市风貌改造设计 | 第29-31页 |
2.3.4 分析总结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新龙县城市风貌概况 | 第33-55页 |
3.1 自然条件 | 第33-35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3.1.2 地理区位 | 第33-34页 |
3.1.3 气候条件 | 第34页 |
3.1.4 旅游资源 | 第34-35页 |
3.2 人文历史 | 第35-38页 |
3.2.1 文化 | 第35-36页 |
3.2.2 历史沿革 | 第36页 |
3.2.3 宗教 | 第36页 |
3.2.4 节日活动 | 第36-38页 |
3.3 城市格局 | 第38-43页 |
3.3.1 城市环境特征 | 第38页 |
3.3.2 城市形态 | 第38-39页 |
3.3.3 城市现状格局 | 第39-40页 |
3.3.4 城市道路 | 第40-43页 |
3.3.5 城市景观绿地现状 | 第43页 |
3.4 建筑风貌 | 第43-52页 |
3.4.1 建筑现状 | 第43-46页 |
3.4.2 传统建筑 | 第46-49页 |
3.4.3 传统建筑构造与装饰 | 第49-52页 |
3.5 城市风貌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3.5.1 山水自然环境利用不足 | 第52页 |
3.5.2 轴线景观空间未建立 | 第52页 |
3.5.3 城市地域特色逐渐减弱 | 第52-53页 |
3.5.4 旧城区城镇空间形态较乱、环境品质不高 | 第53-54页 |
3.5.5 已建建筑与景观设施较为破旧 | 第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新龙县城市风貌改造设计 | 第55-70页 |
4.1 改造的意义 | 第55-56页 |
4.1.1 彰显城市特色 | 第55页 |
4.1.2 传承城市文脉 | 第55页 |
4.1.3 改善城市环境 | 第55页 |
4.1.4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 第55-56页 |
4.2 改造的目标 | 第56页 |
4.3 改造的原则 | 第56-58页 |
4.3.1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 | 第56-57页 |
4.3.2 遵循当地的地域文化 | 第57页 |
4.3.3 保持城市的整体性 | 第57页 |
4.3.4 在建筑与景观中运用当地元素及材料 | 第57-58页 |
4.4 宏观层面的城市风貌改造设计 | 第58-61页 |
4.4.1 总体定位 | 第58-59页 |
4.4.2 总体结构 | 第59-61页 |
4.5 建筑风貌改造设计 | 第61-66页 |
4.5.1 建筑外立面风貌改造设计 | 第61-62页 |
4.5.2 建筑外立面改造措施 | 第62-64页 |
4.5.3 建筑外立面改造实例 | 第64-66页 |
4.6 景观风貌改造设计 | 第66-69页 |
4.6.1 街道景观风貌改造设计 | 第66-67页 |
4.6.2 城市景观节点风貌改造设计 | 第67-68页 |
4.6.3 城市绿化改造设计 | 第68页 |
4.6.4 街道景观设施和城市家具改造设计 | 第68-6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