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坚的诗学观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从非生活写作到返回日常生活 | 第14-24页 |
第一节 非生活写作 | 第14-20页 |
一、朦胧诗写作中的英雄传奇 | 第14-17页 |
二、知识分子写作 | 第17-20页 |
第二节 返回日常生活 | 第20-24页 |
一、何谓“日常生活”?为何要返回“日常生活”? | 第20-22页 |
二、日常生活的诗意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从乌托邦写作到回到现场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乌托邦写作 | 第24-27页 |
一、彼时彼地的精神“飞地” | 第24-25页 |
二、大词与“大诗”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回到现场 | 第27-35页 |
一、细节、视觉和具象 | 第28-32页 |
二、逃离乌托邦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拒绝隐喻 | 第35-46页 |
第一节 汉诗的隐喻本质 | 第35-39页 |
一、汉语的隐喻性 | 第35-36页 |
二、诗歌隐喻与存在的“失语”、“缺席” | 第36-39页 |
第二节 对所指发展的反拨 | 第39-46页 |
一、从所指“后退” | 第39-40页 |
二、“拒绝隐喻”:含义与误读 | 第40-43页 |
三、“拒绝隐喻”:存在的现身与敞开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口语成诗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口语方言的生命感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口语成诗 | 第48-54页 |
一、口语诗的诗意 | 第48-50页 |
二、“有意味的形式”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